下载此文档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方法。
2、认识本文所阐发的治学、处事都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深思慎取”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明白这两者在当今改革开放时代的借鉴意义。
3、掌握“各”、“极”、“观”、“求”、“其”等文言词的多种含义;辨析一些词性活用的情况;学习判断句的两种形式。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作者“尽吾志”的思想
2、理解掌握因事说理,叙议结合的写法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讲解法
四、教学课时
三课时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在作文课上集中练习了“感受生活—描写生活”这一专题,其实在古文中不乏这样的范例,“唐宋八大家”的作品大都是写生活的典范散文。韩愈的《马说》,柳宗元的《捕蛇者说》等均是由生活而感,由感而成文。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体会一下作者是如何抒写自己的旅游感受的。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北宋临川(今江西临川)人。仁宗朝进士,神宗时任宰相,推行变法,史称“王安石变法”,列宁称之为“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王安石是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齐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学应当“有补于时”,重在“适用”。其散文现实性和战斗性都很强。王安石曾封荆国公,所以世人称为“王荆公”。本文写于34岁任舒州通判时。
三、请同学朗读课文,纠正读音和停顿
1、读音:窈然yao 好游者hao 咎jiu 相xiang 何可胜(sheng ,完全,尽)道也哉庐陵箫君圭(gui,人名)君玉 余弟安父(fu,对男子的美称)
2、停顿的句子: A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B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C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
D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乎游之乐也
E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F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
G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3、再次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和停顿
4、学生小组讨论找出第一段认为重
要的字词和句子,请同学解说。教师做补充。
5、文章是一篇游记,从整篇文章来看,记游部分在哪里?
明确:文章的第一二小节是记游部分,三四小节是写游洞后的心得,最后一个小节是记游的结尾,补叙同游者的籍贯、姓名喝作记时间,一级作者的籍贯、署名。这是写游记的常用的格式。
6、集体翻译第一段
7、找出第一段中的句式:判断句
明确:文中的一种判断句的格式:者……也。者表示停顿,也表示判断语气
8、第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它游历的路径是怎样的?
明确:这一段介绍了褒禅山的概况,游历的路径:禅院——仆碑——华山洞
9、自由朗读第一小节,按照游径尝试背诵
10、第1段为什么要特别提到仆碑及仆碑上的文字?与下文的议论有没有什么关系?
学生齐读第四小节,疏通文字,掌握重点字词:之、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胜所以等
明确:写仆碑是为后面议论埋下伏笔,作者认真考证仆碑上的文字,探究事理的本源,充分体现了他“求思之深”的探索精神,也是后面议论中提出“深思慎取”的依据。
11、齐读第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IOPIO
  • 文件大小20 KB
  • 时间2021-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