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观》闺秀别卷的诗学文献价值
清潘振镛《仕女四条屏》(局部)资料图片
清代是诗歌创作极为繁盛的时期,也是产生女性诗人最多的一个时期。除别集外,此期专门选评辑录女诗人作品的总集也空前繁荣,仅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就著录近百种,且规模较大。如黄秩模辑《国朝闺秀诗柳絮集》收1949位女诗人的8300余首诗。这些清代闺秀总集是近年来研究清代女诗人所关注的重点。其实在这些独立成卷的闺秀诗歌总集之外,清代综合选集中的闺秀别卷并没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但从诗学文献价值角度看,反而不遑多让。闺秀别卷所收之女诗人及其诗作均经过了“选”和“评”,既是辑评者的一种诗学的价值判断,又是女性诗歌作品经典化过程的体现。清康熙
年间邓汉仪《诗观》闺秀别卷就是非常突出的一种。邓汉仪《诗观》共三集41卷,有康熙慎墨堂本、乾隆深柳读书堂重修本和书林道盛堂本,其中闺秀别卷3卷。《诗观》闺秀别卷共收94位清初女性诗人诗作,对于研究清初近50年女性诗歌创作、诗坛风气、女性诗人事迹,以及明清之际社会变迁和女性诗人心态等具有重要的诗学文献价值。
其一,《诗观》闺秀别卷提供了清初94位女性诗人的较为详实的传记资料,为考索生卒史实提供了史料。《诗观》的女性诗人小传,不仅涉及字号、里籍,而且记述其成长经历、心态等等。如初集卷十二(闺秀别卷)记诗人范姝,云:“字洛仙,江南如皋人,诗人范献重之侄女。早失怙,夙慧性成,九岁时辄能咏《新月》。祖盟鸥公极爱之,为择配以李君延公,名家子,且善属文,将许婚焉。时有尼之者,祖不听,遂赋于归,琴瑟谐甚。闺门倡和,极笔墨之乐,然秘不示人,人亦鲜有知者。亡何,婴家难,洛仙则布衣椎髻,长斋绣佛前,与延公风雨相慰,劳不少辍。集中所云‘埋名驱薄俗,把卷卧衡门’,其实录也。然性既好文,喜与名媛之能诗者相结。周羽步、吴蕊仙先后客雉皋,皆与洛仙称莫逆交,诗筒赠答不绝。所著有《贯月舫集》。”范姝一生经历、交游及辑录者的赞赏之情隐然字间。这是其他闺秀诗集少有的诗学文献史料。再如《诗观》二集闺秀别卷记诗人柳因:“一名隐,字蘼芜,更字如是。生出未详。虞山钱牧斋宗伯之妾。”柳如是为大家熟知,但是其劝钱谦益不要降清而要追随故录了下来:“河东君放诞风流,不可绳以常格。然乙酉之变,劝宗伯以死及奋身自沉池水中,此为巾帼知大义处。宗伯死,自经以殉,其结局更善。灵岩抔土,应岁岁以卮酒浇之。”邓汉仪与钱谦益相交,史料的真实性较高,极为难得。又如清初诗人张坛,字步青,浙江钱塘人,有《东郊草堂集》。其女儿张昊,亦清初女诗人。二人的具体生卒年,现有文献均无记载,但通过《诗观》闺秀别卷我们却能加以考定。《诗观》初集卷十二(闺秀别卷)张昊传云:“昊字槎云,浙江钱塘人,孝廉张步青讳坛之长女也。”“丁未(其父)步青赴春官试,卒于京师。讣音至,槎云痛悼欲绝。”丁未即康熙六年(1667)。同卷张昊传又记:“癸卯年十九,(张昊)归胡生名大潆字文漪者,倡和极谐。”其父亲张坛丁未赴春官试,卒于京师。“逾年,槎云方晨起,与文漪论诗……既而晓妆毕,整衣临窗,徘徊久之,凝眺云际,忽曰:‘吾肠断矣!’侍儿扶至床,目已瞑。”癸卯年张昊十九岁,癸卯即康熙二年(1663),故张昊生年当为清顺治二年乙酉(1645)。其父康熙六年丁未(1667)卒,张
《诗观》闺秀别卷的诗学文献价值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