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乡村少年宫_建设乡村少年宫 拓宽育人新阵地
一、自然情况
辉发城镇中心小学座落于历史悠久的辉发江畔,占地面积19460平方米,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共有13个教学班,学生446人,其中留守学生90人,残疾学生7人,单亲家庭学生41人,贫困家庭学生63人;教职工51人。
二、工作目标:
以贴近和服务广大农村小学生为服务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学校现有条件为基础的乡村少年宫为主阵地,并逐步实现布局合理、功能完备、资源共享、构建课内与课外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的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满足学生的课外活动需求,实现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使少年宫成为百姓满意、家长放心、学生喜欢、独具我校艺术特色的教育阵地,为提高我镇人口素质和新农村建设服务。
三、基本原则:
(一)公益性原则:少年宫建设资金由学校办公经费拨出,开展活动完全免费,真正做到每一个孩子都能参与活动。
(二)开放性原则:少年宫面向施教区域每一个孩子,每位孩子都可以根据自己喜好选择学习内容,使其特长得以充分发展。
(三)特色性原则:少年宫在做好普及的基础上,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广发开展艺术教育系列活动。
(四)共建性原则:少年宫建设实行开放办学,形成政府扶持、学校主办、社会协辅的办学模式。
三、主要工作
(一)宣传动员 提高认识
自2010年10月以来,我校组织全体领导、教师广泛学习相关文件,深刻领会,通过广播、板报、橱窗及班会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通过学习、宣传,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目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关乎党和、城乡发展不均衡的因素的制约,农村与城乡相比,学生活动场所薄弱滞后的问题突出,导致了农村学生放学后没处去,没事干,甚至存在着失教失管的现象。农村小学生对于活动场所和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的需求更为迫切,针对这一现象,国家提出建设
“乡村少年宫”也使我们认识到,建设“乡村少年宫”是农村小学生的热切期盼,是深入推进农村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迫切需要,是解决农村小学生课外活动场所薄弱状况的有效途径,是不断满足农村小学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平台,为镇域经济、县域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大举措。
(二)健全机构 完善制度
为加强少年宫各项工作的领导和部署,学校成立由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政教、少先队工作人员、教师代表、校外辅导员为组员的辉发城镇中心小学少年宫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少年宫建设情况进行统筹规划和协调指导,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借鉴外地少年宫建设的先进管理经验,结合本校实际,制定了一系列保障措施,相继制定了《辉发城镇中心小学少年宫章程》《辉发城镇中心小学少年宫管理制度》等20余项制度,极大地推进了少年宫建设的顺利开展。
(三)加大投入 改善条件
2010年秋,我校就乡村少年宫建设标准对学校的教育设施、设备进行了全面摸底,本着“少花钱”的原则,依托学校现有资源,合理进行改造、置换和共享,做到了一室多用,教室就是活动室,操场就是活动场,课桌就是活动台,既满足了少年宫活动要求又合理地节约了教育资源。学校从教育经费中拨出专款,购置乐器、体育器材、图书、教师指导用书等专用物
建设乡村少年宫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