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义
哮喘
是由多种细胞,包括气道的炎性细胞和结构细胞(如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平滑肌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难治性哮喘
为采用包括吸人性激素和长效β2 受体激动剂两种或更多种的控制药物, 规范治疗至少6 个月仍不能达到良好控制的哮喘。其核心是强调“难治性”。
哮喘
第1页/共64页
激素依赖性/ 抵抗性哮喘
①持续的气流受限②气流受限的可逆性差③对激素治疗反应差,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激素抵抗,需要长期依赖大剂量吸入激素,甚至是口服激素
致死性哮喘
尽管这类患者在使用“适当”的治疗方法,但仍会发生致命或濒死的哮喘发作
临床表型
脆性哮喘
Ⅰ型:尽管大剂量吸入激素治疗, PEF仍然呈大幅度的波动和反复哮喘发作
Ⅱ型:是在哮喘控制良好的情况下,突然发生致死性的哮喘发作
(二)难治性哮喘的临床表型
第2页/共64页
多见于早产和父母吸烟者,喘息主要是由于环境因素导致肺的发育延迟所致,年龄的增长使肺的发育逐渐成熟,大多数患儿在生后3岁之内喘息逐渐消失
早期一过性喘息
主要表现为与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2岁与RSV相关,>2岁与HRV相关)相关的反复喘息,无特应症表现,也无家族过敏性疾病史。喘息一般持续至学龄期,部分患儿在12岁时仍有症状
早期起病的持续性喘息
这些儿童有典型的特应症背景,往往伴有湿疹,哮喘症状常迁延持续至成人期,气道有典型的哮喘病理特征
迟发性喘息/哮喘
(三)5岁以下儿童喘息的临床表型
第3页/共64页
一、定义及临床表型
三、诊断与临床评估
四、常用药物简介
五、哮喘的治疗
内容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第4页/共64页
宿主因素
遗传因素
特应性
气道高反应性
性别
人种/种族
促发因素
感染
气候改变
环境污染
精神因素
运动
药物
月经、妊娠等生理因素
围生期胎儿的环境
变应原
尘螨
职业性变应原
药物及食物添加剂
(一)导致哮喘发生的病因
第5页/共64页
(二)哮喘的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 :
免疫-炎症机制、神经机制、气道高反应性—及其相互作用与哮喘发病密切相关。
第6页/共64页
抗原
激活T细胞
产生白介素
激活B淋巴细胞
特异性IgE
结合
嗜
儿童及成人支气管哮喘指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