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下物理知识点总结.doc初三下物理知识点总结
一个人的知识面是一个圆圈,知识储备越多,圆圈越大,接触到的面积便越广阔,便能掌握和窥视更多的机会。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初三下物理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初三下物理知识点1
一、分子热运动
1. 分子运动理论的初步认识
1 物质由分子组成的
2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3 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 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 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气体、液体、固体均能发生扩散现象。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并且间接证明了分子间存在间隙。
3.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1当两分子间的距离等于 10--10米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 , 叫做平衡位置。
2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小于 10--10米时,分子间斥力大于引力,表现为斥力;
3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大于 10--10米时,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 表现为引力;
4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大 大于分子直径的 10 倍以上 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 可近似认为分子间无相互作用力。
二、内能
1. 内能
1物体的内能
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及体积都有关。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加,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2热运动
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快, 物体的温度越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慢。内能也常叫做热能。
3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①物体的内能的多少与物体的温度、 体积、质量和物体状态有关;而机械能与物体的质量、速度、高度、形变有关。它们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
②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但有些物体可以说没有机械能, 比如静止在地面土的物体。
2. 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与热传递
1做功
①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
②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相互转化的过程。
2热传递
①热传递的条件:物体之间 或同一物体不同部分 存在温度差。
②物体吸收热量,物体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物体的内能减少。
③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3. 做功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4. 热量
1概念: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2热量反映了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的多少,是一个过程量。所以在热量前面只能用“放出”或“吸收” ,绝对不能说某物体含有多少热量,也不能说某物体的热量是多少。
3热量的国际单位制单位:焦耳 J
三、比热容
1. 比热容的概念
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简称比热。用符号 c 表示比热容。
2. 比热容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容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 J/kg ·℃ 。
3. 比热容的物理意义
水的比热容是 ×10-3 J/kg ·℃ 。
它的物理意义是:1千克水温度升高或降低 1 ℃,吸收 或放出 的热量是 ×10-3 J。
4. 比热容表
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
2从比热表中还可以看出,各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这就意味着,在
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要小些。
水的这个特征对气候的影响,很大。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 白天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温度升高的慢, 夜晚沿海地区温度降低也少。所以一天之中, 沿海地区温度变化小, 内陆地区温度变化大。在一年之中,夏季内陆比沿海炎热,冬季内陆比沿海寒冷。
3水比热容大的特点,在生产、生活中也经常利用。
如汽车发动机、发电机等机器, 在工作时要发热, 通常要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冬季也常用热水取暖。
6. 热量的计算
Q=cmΔt 。式中, Δt叫做温度的变化量。它等于热传递过程中末温度与初温度之差。
初三下物理知识点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