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塔》课堂实录
播放飞天音乐。
师:刚才大家听到的是流行于几个世纪前的飞天乐,现在我们仍旧能够感受到它的古朴与苍凉。这仅是敦煌祖先留给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的一部分。现在对敦煌文化的研究早已成为世界性的一门学科,而开启这扇文化大门的却是一百多年前主持在这片佛教圣地的一个道士,他就是王圆箓。游览莫高窟的塔林,我们会看到一座道士塔。你认为王道士栖息于此合适吗?为什么?
生甲:缓鲜?王道士是坏人、卖国贼。
生乙:他出卖国宝,对敦煌犯下了罪。
师:我们再从宗教角度看,敦煌是佛教圣地,而王圆箓是道士。僧人的逝世称为圆寂,遗体一般火化,火化后的遗骨叫舍利,通常入塔保存;道士的逝世称为羽化,,道士死后不该建塔。在文中作者是如何评价王道士的?
生:罪人,小丑。
师:我们现在来概括一下,作为罪人,王道士有哪些罪行;作为小丑,王道士又有哪些幼稚的言行和滑稽的表现。
生甲:罪行有粉刷洞窟、砸雕像、变卖文物。
生乙:小丑的行为有:塑难看的天师;像老农一样查看他的洞窟;发现藏经洞以为是神对他的酬劳;卖经文时轻易被人哄骗;对洋人“频频点头,深深鞠躬”,洋人走了又依依惜别。
师:“罪人”、“小丑”,是作者对王道士的评价,经由他手,敦煌最珍贵的文化遗产,源源地输向国外,令人痛心。一位学者在游览敦煌莫高窟时这样说:“在莫高,在一片佛国圣境前,在一千多种文明交汇的空间,在一份厚重的历史面前,我始明白,有些东西是不需要文字、知识就可以让自身震撼的。即使再无知,在莫高,只要你全身心投入进去,终究会有所感动和领悟的。”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近敦煌,去共同感动、领悟。
(在电脑上出示敦煌的资料图片,包括砖画、壁画、书法和绢画等等。学生一面欣赏,一面赞叹,联想到这样精美文物被外国人掠走,又很痛心,吁声一片。)
师:这样珍贵的文献却被外录(在电脑上打出清单):
1907年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带走24箱写本5箱绢画和刺绣,并拍摄壁画和塑像的照片;
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带走写本、印本、经卷、文书、绢画等六千卷,并拍摄莫高窟照片三百七十六帧;
1912年日本人吉川小一郎带走写经四百卷;
1914年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带走经卷五百七十余件;
1914年~1915年俄面图,还拍摄了不少照片在已经搬空了写本的藏经洞从事了挖掘,结果获得了大批材料,虽然多是碎片,但总数在一万件以上。
迄今为止,这批珍贵的文献共被十三个国家所拥有。
(学生低声议论着,表示着自己的愤慨。)
师:看到这样的资料,我们能说什么呢?正如作者讲的那样:“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那天傍晚,当冒险家斯坦因装满箱子的一队牛车正要启程,他回头看了一眼西天凄艳的晚霞。那里,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这一切归咎于谁?
生齐答:王道士。
师:那么,做一次历史的审判。请同学们想一想,王道士应该对整个事件负全责吗?你认为导致文献流失的因素还有哪些?
生:政府和官员。
师:当时中国的政府和官员有哪些过失?
生:政府官员根本就不想管这件事,说要运送却又声称没运费,一放就是十年。
生:等到他们运送时也漫不经心,用席子乱捆,沿途偷拿、送礼、变卖,到京城时已经零零落落,不成样子。
生:官员们,无论是县长还是
《道士塔》课堂实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