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供热工程施工方案
本工程为管道安装工程,主要包括DN450~DN1200管道安装、井室及设备安装这里仅对本工程的主要分部工程施工作以介绍,详细施工方案见具体施工时的施工方案。
第一节、土建部分施工方案
一、施工安排
㈠ 施工流程
总体施工流程
施工流程是指导工程运作的关键导向,贯穿于施工全过程。本工程总流程为:
沟槽挖掘
沟槽清理
回填中砂
管道安装
焊口探伤
定位放线
回填中砂 回填土分
焊口保温
竣工验收
上述各阶段施工时,安装等专业密切配合,服从总体安排。
二、工程测量与施工放线
㈠定位放线
。为确保测量精度,所用的测量仪器均经检定合格,并在有效使用期内。
。
.±以下:利用塔尺向下传递。
.±以上利用钢尺向上引测。在相应结构标高500mm处作出标识,用油漆标出详细标高。
⑵ 测量放线的基本要求
.落实专人负责制,各区域设1名工程师专职施工放线,配测工3人。
.一切定位、放线均经自检、互检、专职质检员验收后,请监理工程师或业主代表验收。
.专职质检员验线要从审核测量放线方案开始,在各主要阶段施工前,项目工程师均要对测量放线工作提出预防性要求,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验线的依据要原始、正确、有效。
.验线的主要部位:
±标高线。
.测量记录做到原始、真实、正确、清晰。
计算做到:依据正确、方法科学、严谨有序、步步校核、结果无误。
、工具用具的使用与保养
测量仪器使用和保养
钢尺、水准尺、标杆使用
㈡施工测量前的准备工作
、领会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全盘掌握施工段的划分、施工先后次序、进度安排和施工现场的临时设施位置。
,应会同业主、监理、桩基等施工单位办理好水准点与控制点交验手续,根据要求将控制点引测到安全通视的地方,作为工程控制校核的依据,建立本工程的轴线控制网。
㈢测量、仪器使用计划
测量、仪器使用计划表
序号
名 称
规 格 精 度
单位
数 量
1
经 纬 仪
J2
台
1
2
水 准 仪
S2-3 S1-1
台
5
3
钢 卷 尺
50M
把
6
4
塔 尺
5M
杆
5
㈥标高控制
以业主提供的水准点作为标高控制点,转测到现场可以通视的、又远离基坑且沉降已稳定的位置上,转换成相对标高,以此标高控制点引测本工程的地下、地上楼层标高。具体方法如下:
±以下:将±控制点引测到临时水准点上,当土方挖至垫层设计标高上表+~左右,再引测至基础的控制标高。根据需要,在基坑内做若干个临时水准点控制桩,作为控制垫层及基础混凝土面标高的依据。
混凝土在浇捣前,每隔一定距离在竖向钢筋上抄好标高,贴好胶带,以控制混凝土的浇筑高度。
±以上:将标高控制点引测到外墙或柱面上,沿建筑物四周弹出的通线,作为建筑物的标高起始线。待一层结构施工完毕,用钢尺沿铅直方向,向上量取+控制点,并以此弹出+的水平线。以上各层的标高线均应由起始标高线向上直接量取。
㈦精度要求
施工放线必须先进行测角、量边或方向控制点检核,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大面放样。
:
L≤30m ≯ ±5mm 30m<L≤60m ≯ ±10mm
60m<L≤90m ≯ ±15mm L>90m ≯ ±20mm
±5mm,总高累计竖向允许偏差<H/1000,且
≯±20mm。
,闭合差应小于±5mm ,闭合差合格后,应按测绘数成正比例地分配。
校测由下方向上传递的各水平点线,误差应在±3mm 以内,在各层抄平时,应后视二个标高点进行校核。
㈧沉降观测
沉降观测点依据规范要求及设计要求进行布设,在房屋四周转角处及中间每间隔10~12m的轴线上或每单元分隔处的外墙(柱)面上,距室外地坪米处设置沉降观测点,且测点以上净空高度不少于米,观测点样点按设计图或采用暗装式沉降观测
水准点可设置在距建筑物30m~50m稳定、可靠的土层内;或设在沉降已稳定的建(构)筑物上,其数量不少于三个。
要求按“一等水准测量”精度进行观测,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量1/15,采用精密水准仪(S1)和精
集中供热工程施工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