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50年来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及其展望.doc.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50 年来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及其展望一、建国后十多年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现代意义上的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始于 20世纪前后。随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论等方法的传入,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开始走上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在近半个世纪里,中国政治制度通史、断代史等都取得不少成绩,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就不足方面言,主要表现在研究范围较窄,研究方法单一等。 1949 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中国历史揭开新的一页, 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与其它学科一样,从此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自 1950 年至 1965 年这十几年的时间里,由于解放前社会的战乱、动荡,经济的落后,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与当时的中国社会一样百废待兴。所以,我们称此时期的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为继承恢复期。据统计,本时期,中国大陆有关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的论文约有 180 篇,专著约有 10部。此时的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与以往相比有了新的特点,这为本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起了相当重要的奠基作用。首先,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此时期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的主要世界观和方法论。如果说,建国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已被有的学者运用还属个别,而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则逐渐被许多研究者采用,并进而成为研究者的指导思想。尤其是阶级分析方法被广泛使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从而将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推上一个新阶段。本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著作有许大龄的《清代捐纳制度》(哈佛燕京学社 1950 年版)、唐长孺的《九品中正制度试释》(武汉大学编译委员会 1951 年版)、吴恩裕的《中国国家起源问题》(上海人民出版社 1956 年版)、丽纯的《太平天国制度初探》(人民出版社 1956 年版)、梁方仲的《明代粮长制度》(上海人民出版社 1957 年版)、岑仲勉的《府兵制度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 1958 年版)、丽纯的《太平天国官制军制探略》(上海人民出版社 1958 年版)、韦庆远的《明代黄册制度》(中华书局 1961 年版)等。这些著作虽各有长短,繁简不一,但都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如梁方仲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对粮长的阶级分化进行了具体分析,探讨了粮长对人民的祸害。此时期,中国通史较有代表性者有翦伯赞的《中国史纲要》(人民出版社 1954 年版)、岑仲勉的《隋唐史》(高教部教材编审处 1954 年版)、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人民出版社 1959 年版)等。这些通史中有关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均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其次,重视具体政治制度的探讨是本时期的显著特点。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关于宗法制度,研究者主要从宗法制度的特征、性质及它与封建制度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探讨,从而总结宗法制度在中国政治制度中的历史地位、价值及其经验教训。如金景芳的《论宗法制度》(《东北人民大学学报》 1956 年第 2期)、叶国庆的《试论西周宗法制封建关系的本质》(《厦门大学学报》 1956 年第 3期)、黄子通的《宗法制度与等级制度是不是封建制度的特征?》(《北京大学学报》 1957 年第 1期)、童书业的《宗法封建制度》(《文史哲》 1957 年第 1期)和《论宗法制与封建制的关系——评黄子通宗法制度与等级制度是不是封建制度的特征?》(《历史研究》 1957 年第 8期)等。值得注意,对宗法制度的考察中阶级的观点非常明

50年来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及其展望.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lily8501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