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过年送礼的民俗.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过年送礼的民俗
<a rel='nofollow' onclick="();return false;"
href="#">


  春节是中国人的大日子。这些年时髦的人们喜欢过洋节,中国传统的节日反而都给忘得差不多了。但是,不过年的中国人,还不多见。过年,不是只过一天,一过就是半个月,正月里从初一到十五,都是过年。有的地方兴致高的,整个正月都算是过年,吃喝玩乐整30天。
  正月初一过去叫元旦,一大早皇帝大宴群臣,然后放假一月,让官员们好好歇着。但事实上,官员们这一个月也不能只顾吃喝玩乐,送礼才是头等大事。
  大宗的送礼是“元旦”之前就要办完的事情,下属给上司送,地方官给京官送,同僚互送,同年(同年考上进士的人)、同乡互相送。有实权的大官小官,自然盆满钵满,即使穷京官,也得捞点余沥。翰林和中书,没有事可管,官阶又不高,但是过年之前,他们的同乡、同年中在地方任事者,大抵忘不了送点钱礼,否则,这些穷京官是无论如何都过不了年的。明清时期,北京消费习惯是一年赊账,年终结算,没有这笔钱礼,别说过年的吃喝,连账都躲不过去。初一之后,人们要走亲访友,当然也免不了要送礼。因此,过年对于那时候的中国人来说,大抵要忙活年前年后两个月。

  不过,古代的人,没有今天的人那么精明,预备礼品也无非是合理搭配,看上去顺眼。过去有种点心匣子,里面各种点心都有,年节时老百姓拎着到处送,有时候,一个匣子转了一圈,又回来了。
  官员送礼,不会这样寒酸,即使送物品,也大抵为稀罕玩意,比如鹿脯、飞龙什么的,一般都是直接送银子,清代已经有钱庄了,一张银票就够了。借这个日子巴结上司,是大好的机会。反过来,这个时候也是上司大捞一票的好时机。元朝的蒙古上司,喜欢讨礼,明清的汉人官儿,不好明讨,改成骂,小骂则皮袍来,大骂则古玩来。对于相当多在乎仕运的官员来说,其实不用骂,礼都会奉上,最大的问题是送什么,送什么才能讨上司的欢心。
  现在的中国人,对传统文化态度如何且不论,过年给上司或者上级机关送礼,勉强可以算做民俗的一种。所以,每逢过年,上级机关所在的城市交通都比较拥挤,下属单位像约好了似的,都来汇报工作了,主要是为了工作,顺便送点年货。其实,如果这些礼品仅仅限于各地的土特产,倒也无伤大雅,怕就怕送着送着就变了味道,从针对整个上级机关的土特产品,变成了针对领导个人的特别孝敬。因此,有些深谙此道

过年送礼的民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好用的文档
  • 文件大小15 KB
  • 时间2021-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