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结应试教育建议
//
一、应试教育的危害性
应试教育造成的不仅仅是个别学子的惨案,它从制度上抑制了中国学生的潜能,磨灭了中国孩子的天赋,限制了中华民族新一代的全面发展,让中国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丧失了更加重要的成材素质和能力——坚定的成功信念、强烈的成功欲望、正确的价值观、远大的理想和目标、振兴中华民族的使命感、积极乐观的心态、永无止境追求卓越的精神、激励自己和他人的能力、既竞争又合作意识、为他人着想的思维方式等等。
在应试教育的压迫下,中国2亿多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在透支,3000多万中小学生发生心理障碍及问题,200多万沉迷于网络游戏,亿万青少年逐步丧失学习欲望及学习力,几亿中国家长的教子观念被误导和扭曲,数千万家庭亲子关系严重对立或恶化,学校、老师、家长甚至都在变成应试制度摧残孩子的帮凶。
在改革开放初期,一度推动经济与社会进步的应试教育制度,现在已经逐渐演变为一种影响社会和谐、具有很大社会危害性的制度。尽管社会各界已经不同程度地发现了这些问题,但是应试制度危害社会的根源却始终没有得到全面的揭露和批判,应试教育把学生大量引向失败的真实面目,也一直都没有被人们彻底认清,广大家长和老师还对应试教育抱有很大的幻想。
(一)应试教育损毁了中国学生的自信心
专家研究发现,自信心是直接决定人生成败的关键要素,自信心的强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人的前途、命运甚至家庭幸福。古今中外各行各业最有成就的人,通常都是最有自信心的人。因此,成功的教育首先应当是培养人的自信。
中国的中小学生,被世人公认为是全世界最辛苦的学生,他们去学校的时间最早,回家的时间最晚,作业最多,书包最重,晚上睡觉时间最少,同时,他们又是全世界最没有学习热情,最没有创造性,最缺乏生存能力与自信心的学生。
在应试教育的统治下,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均以学习成绩论英雄,学习的好坏决定着学生的好坏,学习成绩几乎高于一切。一个学生只要学习好,学校和老师就都会对他们很宽容,即使他们人品与道德欠佳,往往也会受到优待,所以学习好的这部分学生,他们常常会更有自信心。
而学习不好的学生,他们在学校会遭遇老师各种形式的批评或指责,自信心可能从上小学一年级起就一直受到打击或伤害。可悲的是,许多老师还常常会通过家长继续把这种伤害延续到家庭,让孩子的父母也变成摧毁孩子自信的罪人。
应试教育对学生自信心的摧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成绩的公布与排名损害了多数学生的自信心。尽管教育行政部门明文规定不得根据学生成绩进行排名,但是公布考试成绩排名仍然是全国各地中小学非常普遍的做法,几乎是从小学一年级一直延续到高中毕业,时间长达
12年左右。在这种排名中,名列前茅的学生永远是少数,大多数学生则始终是处于中间或相对落后的状态。
共青团中央最新发布的《关于青少年学习与生活的调研报告》显示,73.6%的中小学生认为,成绩排名会使排在后面的学生难堪,赞成公开学习成绩排名的中小学生还不到50%。
二是以学习成绩的优劣来评判学生的好坏,对那些语言智能及数学逻辑智能欠发达的学生来说,是很难从日常学习中找回自信的。一些学生在音乐智能、空间视觉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智能、自然智能方面很有潜力的孩子,很可能因为数、理、化、文、史、生、地等课程都学得不好而倍受歧视,并误以为自己这辈子真的不会再有什么出息。
三是过难过深的教育内容及考试方式,让许多中小学生不仅难以体验到学习成就感,甚至还会产生很强烈的自卑感。众所周知的一个故事,是中国小学五年级的数学题目曾经难倒过研制“两弹一星”的科学家。不少身为高级知识分子的家长,在辅导孩子的数理化作业时,也感到十分困难和吃力。
《关于青少年学习与生活的调研报告》显示,因为考试或学业压力而“自卑”的,%,%,%,%,%,%,高二学生占33%,高三学生占36%。
四是以高考评判学生优劣的人才选拔机制,使中国大多数无法上大学的青少年,过早对自己的未来丧失了信心,即使近年来中国高校实行了大规模的扩招,但是能够踏进各类高校学习的学生,仍然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
这意味着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大多数人还是无缘于大学。这些人的自信心,很可能在成为公民之前就已经被应试教育给毁了,因为他们的老师和父母,从小就在他们的耳边不断向他们灌输这样的信念:不上大学,你就没出息!
心理学家发现,人的思想分为意识和潜意识之分。人每天大多数的行为都出自人的习惯,而习惯则由潜意识掌控。一个人的潜意识相信什么,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他往往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
潜意识没有分辨与抗拒能
终结应试教育建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