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诗、帝王气象及专制情结《诗经·周颂》中《闵予小子》《敬之》《小毖》等篇被认为是周成王所作。其中《敬之》一篇: “敬之敬之,天维显思。命不易哉,无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监在兹。维予小子,不聪敬止。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佛时仔肩,示我显德行。”一般认为是周成王自勉之作。《乐府诗集·琴曲歌辞》有数篇系于尧、舜、禹、周文王、武王、成王等名下,多为后人伪托。另有《黄竹歌》三章,相传是周穆王所作。《穆天子传》说,周穆王外出打猎, 在风雪严寒中见冻馁之人,作诗悯之。诗云: “我徂黄竹, □员閟寒,帝收九行。嗟我公侯,百辟冢卿,皇我万民,旦夕勿忘。……”相信也是后人伪托。接下来,秦始皇有一首《祠洛水歌》,真伪莫辨。据《古今乐录》记载,秦始皇祭祀洛水,有“黑头公”从河中出,呼始皇曰: “来受天宝。”始皇相信此乃天意传国于秦,遂与群臣高歌: “洛阳之水,其色苍苍。祠祭大泽,倏忽南临。洛滨醊祷,色连三光。”秦失其德,群雄起代,项羽、刘邦各有一篇绝唱留给诗史。后人眼中的中国帝王诗,往往从《垓下歌》和《大风歌》开始。不过,由于项羽的帝王身份不确,人们更为认同刘邦。“《大风》三言, 气笼宇宙,张千古帝王赤帜,高帝哉? ”[①]其实,灭秦之后,项羽分封天下,共立十八王,汉王刘邦只是其中之一,而项羽自号西楚霸王,实为天下盟主。其西楚,应该视为秦汉之间的一个短暂的王朝。司马迁作《史记》,就给了项羽一篇只有帝王才配享有的“本纪”。今之历史年表,以汉直接承秦,未免过于粗略。而项羽《垓下歌》作于公元前 202 年自刎乌江之时,刘邦《大风歌》作于公元前 195 年东讨淮南王英布途中,前后相差七年,如果略过先秦那字迹模糊的几页,中国帝王诗史是不妨从《垓下歌》开始的。而帝王诗的尾声,一般认为,当在清末帝溥仪。溥仪三岁登基,六岁退位,他的诗都是退位之后所作,包括八岁那年为师傅陈宝琛祝寿作的第一首诗: “松柏哥哥,终寒不凋。训予有功,长生不老。”退位帝王所作的诗,应该还算作帝王诗,否则南唐后主李煜的许多亡国绝唱就都不能算数了。但中国的帝制,到辛亥革命并没有彻底结束。且不说后来张勋复辟的闹剧和伪满州国傀儡皇帝,民国四年,袁世凯还煞有介事地称过一回帝。袁世凯的诗该不该入选?这是颇费斟酌的。从情感上说,此人冒天下之大不韪,倒行逆施,为了满足一己无限膨胀的权欲,不惜剥夺天下人的民主自由权利,我们决不承认这家伙是什么皇上。然而,尽管只做了八十三天皇帝梦,但他毕竟在中华民国总统任上,宣布过废除民国国号,恢复帝制,改元“中华帝国洪宪”。袁世凯称帝固然不得人心,但历朝历代哪一帝王又是人民选举的呢?民心民意算什么,只要枪杆子在握,何愁不能黄袍加身?袁世凯这个“中华帝国洪宪皇帝”的迅速倒台,并不因为革命党声讨,并不因为民心背弃,而主要在于他所缔造和统帅的北洋军阀的倒戈。须知民心是可以教化的,民意是可以训导的,受过几千年君主专制的统治和愚弄的中国人民,其时还多盼着“真龙天子”重出神州呢!(有时我想,日寇投降后,如果历史一念之差,让金日成入主南朝鲜,让李承晚开赴北朝鲜, 不出几年,汉城群众不抹泪欢呼慈父般的领袖,平壤街头没有反独裁争民主的游行,那才叫怪了。)故而,我编《历代帝王诗》[②],就在溥仪之后,狗尾续貂式的补选了袁世凯一首。《历代帝王诗》该不该选*** 本关键字已替换*** 的诗?这也是一个有趣的问题。*
帝王诗、帝王气象及专制情结.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