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新月派与布鲁姆斯伯里派的文化交往.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2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新月派与布鲁姆斯伯里派的文化交往
  [摘要]上世纪20年代,在北平成立的新月派与伦敦布鲁姆斯伯里的戈登广场上一群知识分子之间的跨语际交流关系,余响远播,萦绕至今。随着他们之间往来书信的曝光,这段被传为佳话的东西方文化之遇,承载着彼时不同传统和场域的文化、思想、观念彼此照面,激荡并沉淀了丰盈的历史记忆。这场思想与文化的交汇实践,虽被岁月海浪冲刷掩埋,然而,从今天的文化与思想史语境来看,钩沉其意义和价值仍然显得非常有趣和必要。
  (关键词]新月派;布鲁姆斯伯里派;文化习性;文化书写;文化想象
  新月派和布鲁姆斯伯里派都是一群精英知识分子,崇尚卓越心智、趣味高雅与精神独立而聚集起来的社团。他们没有明确的文学或艺术宣言,没有一致的社团立场,而以气息相投和心智交流为旨归。他们喜欢在信函、日记和相互传阅的作品等话语中谈论和记录彼此。他们都在各自国家的现代主义文化转换中弹奏出独特而回响不断的音弦。在此意义上,本文首先平行比较二者的成员习性、精神特质及其不合时宜的主张,继而观察他们之间的交流关系。二者实质上的对话以及彼此欣赏,成为我们观察20世纪上半叶文学的多元化现代性追寻的重要文本,当然也成为解读跨语际交流中文化想象的书写见证。

  一、两个社团的缘起和松散的形态
  1904年,范尼莎、弗吉尼亚(以后的弗吉尼亚?伍尔夫)两姐妹在父亲、传记家勒斯利?斯蒂芬(《大英传记辞典》的作者)去世后,随哥哥索比、弟弟安德连一道,搬到伦敦市区布鲁姆斯伯里(Bloomsbury)一带的戈登广场46号居住。虽比他们之前居住的肯辛顿区的环境略差,布鲁姆斯伯里仍然属于舒适的中产阶级居住区。不过,与过去父亲家里雇佣众多仆人、气氛压抑不同,这一带的老房子主要由年轻人租住。为了摆脱维多利亚式生活方式,范尼莎把家整个粉刷成白色的,在桌椅上铺印度风格的棉布,“我们不停地实验和革新,甚至准备不用桌布,我们开始绘画,着手写作,在餐后喝咖啡而不是九点钟饮茶”。大约在1905年,索比?斯蒂芬开始邀请他那些剑桥大学的朋友来家里喝茶。范尼莎和弗吉尼亚虽然不能进入大学正式读书(弗吉尼亚后来在《莎士比亚的妹妹》等文章里批评过),然而两姐妹在批评家父亲的熏陶下,饱读诗书,风趣优雅。这个靠近国王十字火车站,从剑桥到伦敦的火车出站不远就能走到的房子,很快成为索比和他的剑桥才子们乐于聚会的地方。
  1906年,索比死于一场意外的发烧,这促使范尼莎决定嫁给他的朋友克莱夫?贝尔(艺术批评家和后印象派理论家)。6年后,弗吉尼亚嫁给了另一位剑桥学生伦纳德?伍尔夫(出版人、政治家、“和平主义”的信奉者和实践者)。出入布鲁姆斯伯里沙龙的人五花八门,然而多年来,真正相投合拍的核心成员有:小说家
?福斯特,《印度之行》《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的作者;批评家、美学家、鉴赏家罗杰?弗莱,著有《视觉与构图》《东方艺术》[他先后策划了两期后印象派画展,将塞尚、高更、梵高、马蒂斯的艺术介绍到英国,产生巨大争议,同时也改变了英国人的视觉趣味,后来范尼莎和弗莱发起欧美伽工作室(Omega Workshop),试图改造英家林顿?斯特拉齐,著有《维多利亚名人传》;画家邓肯?格兰特,受弗莱的美学观念影响,积极探索现代主义绘画(他是两次大战之间,英国最重要的画家);经济学家梅纳德-凯恩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倡导者;?摩尔,著有《伦理学原理》,影响布鲁姆斯伯里几代人的伦理探索;哲学家伯特兰德?罗素,后来到过中国与俄罗斯进行观察和讲学;?艾略特,初出茅庐,其诗歌观念与布鲁姆斯伯里成员多有龃龉,不过他仍是这里的常客,他的诗集《荒原》最初由弗吉尼亚和丈夫伦纳德经营的贺加斯出版社付梓;此外还有政治学、历史学家高尔密斯?路易斯-狄更生,小说家大卫?加涅特等等。谁是布鲁姆斯伯里派的核心成员?这个名单当然是流动的,随着第二代成员长大,老一辈的辞世,这个因心智交流而聚合的同仁团体经历了许多变动。就其影响而言,布鲁姆斯伯里群体无疑是英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影响最为深远的文化团体。

  留学英国剑桥的徐志摩,于1922年回国,本是为了跟林徽因共结连理,回赴英国完成学业,然而老天不成全,这位梁启超的得意门生,只能在先生所办的松坡图书馆做英文干事。当时的北平已有两个较有影响的社团:一是郑振铎、沈雁冰等在1921年1月成立的“文学研究会”,他们提出“为人生而艺术”的主张;二是同年6月,郭沫若、郁达夫等人组成的“创造社”,针锋相对提出“为艺术而艺术”。回国后的徐志摩与两个社团皆有接触,但都不甚契合,落寞而爱好交游的徐志摩,慢慢有了“结社”的想法。新月社是个松散的团体,最初并没有确切的宗旨,不过是以徐志摩的“朋友”身份,因参加石虎胡同七号的聚餐会而聚合

新月派与布鲁姆斯伯里派的文化交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好用的文档
  • 文件大小30 KB
  • 时间2021-03-2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