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水土保持防治及治理对策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因此,水土保持一致在国家所提倡鼓励的政策。近年来,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以小流域为单λ,兴修各种水利工程,从而能够有效地达到拦洪蓄水、拦沙保土的目的,使生态环境得以改善,同时提高经济效益,最终达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即详细阐述了水利工程水土保持防治及治理的对策。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水土流失;取料场;监督
引语:
水利工程防洪功效发挥的过程中,水土保持与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只有将水土保持工作搞好了,才能有效发挥水利防洪工程的作用
一、概述水利工程产生水土流失的特点
(一)水土流失地域发生变化
随着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扩展,其产生的水土流失亦由山丘区扩展到平原区,由农村扩展到城市,由农业区扩展到牧区、林区、工业区、草原等。
(二)水土流失分布及强度发生变化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采挖、排弃、机耕碾压等生产活动,致使原来水土流失不太严重的地区,局部产生了剧烈的水土流失,而且土壤侵蚀强度较大,原有的侵蚀评价和数据在局部地区已不适应。土壤侵蚀过程亦发生了变化,过去一个地区的水土流失产生、发展过程是规律性,现在局部地区打破了原有规律,可能从微度侵蚀延续迅速跳跃到剧烈侵蚀。
(三)水土流失的害性发生的变化
与原生的水土流失相比,水利工程建设区的水土流失害性具有突发性灾难性的特点。随着我国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体系的建立健全,全社会的水土保持意识明显增强,大多数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都能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完成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工作。
二: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的存在的问题、害及解决对策
(一)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存在的问题
水土流失使枯水季节水量减少,但在洪水季节恰恰相反。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植被大部分遭到了破坏。山区更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当暴雨发生时,由于地面坡度大,植被不够,坡面截流能力较差,土壤表层涵水能力低,使得降雨强度远远大于土壤入渗速度,雨水来不及入渗,迅速大量产流,瞬时形成山洪。
由于植被破坏、径流改变,土壤乃至地质结构受到影响,一遇暴雨极易形成山体滑坡和泥石流,造成山洪灾害。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除了冲毁房屋、道·、水利设施,严重的还会影响航运,使河道断流,形成堰塞湖,对下游造成更大的害。
(二)解决的重点及对策
1、取料场
工程修建需要大量的当地材料,从施工方便和经济的角度考虑,取料场一般为沿线取料,布置分散且开采深度不一,对项目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2、防护林带
应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在工程管理范Χ内增加树木数量,重点进行坝前防浪林带和坝后防护林带的建设,以防风蚀。
3、坝体边坡防护
根据工程特点,在冲刷严重的坝段采取工程护坡形式,其余坝段可采取草坡护坡防止坝体边坡困重力侵蚀产生塌方等现象。
三、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的防治措施
(一)水库枢纽区防治措施
水库枢纽区可以利用开挖方作为防治措施,即通过开挖方的综合利用进行防治。例如开挖方的石渣可以用于厂房区场地平整、进厂道·填方段填筑、临时挡墙堆砌等;而项目区的绿化覆土可以用土方特别是表层土来代替
水利工程水土保持防治及治理对策 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