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赏识教育浅见.doc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赏识教育浅见
  【摘要】赏识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方法,是素质教育下的一种新理念。赏识教育的提出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着重大的作用,但毕竟赏识教育不是万能的钥匙,存在的误区与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要想把赏识教育理论更好地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去,必须要有一定的途径和方法:作为教育者的家长和老师与作为受教育者的孩子都要学会赏识;赏识教育不是一味的表扬,批评也是赏识教育的一种方法;赏识教育一定要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赏识教育,不仅要赏识孩子,也要教孩子赏识别人,学会赏识自己。只有对赏识教育运用得当,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关键词】赏识,赏识教育,表扬,批评
  一、赏识教育的含义及本质分析
  (一)赏识教育的含义。“赏识”一词在《新华字典》中的解释为:认识到别人的才能并给予重视或赞扬,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它使作用对象的生理和心理产生快感。用通俗的话讲,就是看得起。
  从已公开出版或发表的专著和论文来看,对于赏识教育的界定主要有以下观点:第一,赏识教育即“赏识―成功”教育,它是教孩子说话走路的教育。第二,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欣赏和赞扬受教育者的优点进行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赏识教育是指教师认识并赏识学生才能,从而使学生增强自信、主动发展的教育方式(它即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方法)。第三,新课标下倡导的赏识教育是指教育者能不断地、及时地认识和发现受教育者的才能、价值、闪光点,并且予以恰如其分的重视或赞扬,使受教育者的潜能得到开发。
  从上述对赏识教育的界定来看,目前对该定义只局限于表面意思,我们尚需进入该概念的深层,抵及问题的核心,以便获得更为确切的理解。笔者认为,赏识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相互激发与激励的状态下实施的教育,是素质教育下的一种新理念、新方法。
  (二)赏识教育的本质。美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斯曾言:“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曾培养出多位神童的一位美国教育心理学教授到某校访问,该校初三一个班主任请他在班上点几名可以培养为神童的苗子,教授略加思索就点了10名,班主任把这一消息告知10名学生。学生欣喜若狂,回家告知父母,父母经过查实,改变对孩子非打即骂的态度,以神童待之,结果10名孩子由原来的顽劣之徒奇迹般的成了学习尖子。后来该班主任向教授探寻个中奥妙,教授淡然一笑说:“我是随意点的,其实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说他行就行!”学生是发展中人,学生具有发展的潜能 、愿望。马克思曾言:“人是能动的自然物
”,学生正是在不断的“渴望―实践―新的渴望―新的实践”中不断的将“可能”变成“现实”。通过此例更具体地演绎了赏识教育的本质。赏识,其本质是爱。学会赏识,就是学会爱。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的人本教育。
  二、赏识教育的误区和问题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有利必有弊,赏识教育也不例外。赏识教育最初是建立在特殊教育领域一个成功案例的基础之上,但它毕竟是个案,要想推广,必须遵循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规律,还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到实践中去检验。
  赏识教育充分考虑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个人差异,善于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通过肯定、鼓励、期待、表扬、奖励等正面教育手段,对以往的抱怨教育、惩罚教育等作了有力的反击。但在具体实施

赏识教育浅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学习的一点
  • 文件大小27 KB
  • 时间2021-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