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改革费下载.doc北魏孝文帝改革*
【课程标准】
1、 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 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 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知识梳理】
一、改革的背景
1、 北魏的崛起和统一黄河流域(基础)
386年鲜卑拓拔部建魏城,史称北魏。成为黄河流域实力最强的政权。
2、 北方民族融合趋势的加强(有利条件)
内涵;行成共同的生活区域、共同的语言和共同的文化 实质:是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趋势
3、 北魏社会矛盾(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 原因:A民族歧视、民族压迫导致民族矛盾激化。
,导致阶级矛盾尖锐, 表现和影响:各族人民起义不断,北魏政权出现严重的统治危机。
4、 冯太后和孝文帝深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
二、孝文帝改革措施
前期改革:(冯太后主持、重点建新制)
1、推行均田制—
⑴时间:485年
⑶目的: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缓和社会矛盾。
⑷性质:均田制是圭寸建国家土地所有制。
⑸内容:把国家控制的荒地分给农民(露田、桑田),由农民承担一定的租税、 徭役和兵役
⑹作用:①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得到土地,抑制了土地兼并;②有利于国家征收 赋税和徭役;③恢复和发展了北方经济
2、设立三长制(基层统治机构厂
⑴内容:改宗主督护制为三长制(邻长、里长、党长)直属州郡,负责清理户口 和田亩,征发徭役和兵役 ⑹作用:加强了对地方政权的掌握,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
3、整顿吏治(思考:北魏官员收入在改革前后分别是如何获取的?) ⑴原因:北魏官吏贪污成风,影响政府经济收入,也激化阶级矛盾。
⑵措施:实行俸禄制,按政绩考核地方官员。
⑶影响:①北魏吏治得到改善,②农民赋役负担减轻,北方农业得到迅速恢复和 发展
后期改革:(孝文帝主持、重点汉化)
1、 迁都洛阳
⑴原因:①政治上:保守势力集中在平城改革遭抵制;而洛阳是中原政经中心. 改革阻力小。
经济上:平城地区气候恶劣,农业生产落后;洛阳地处农业发达的中 原地区。
地理上:平城偏居塞上,难以有效控制中原地区。
⑵目的:更充分地接受先进的汉族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⑶措施:493年孝文帝以讨伐南朝为名率军南下,最终定都洛阳。
⑷影响:①打击了保守势力,保证了改革的深入。
②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的融合,使中华文明得到进一步发展
2、 移风易俗
⑴措施:穿汉服、说汉话、用汉姓、通婚婚、
⑵影响:接受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巩固北魏统治。促 进了民族大融合。
3、 实行汉制
废除鲜卑族旧制,一律改行汉制
三、 孝文帝改革历史作用
1、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复苏繁荣。2、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3、加 快了民族融合的进程,为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为隋唐时期国家重 新实现统一奠定了基础
四、 性质: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改革
五、 特点;1、自上而下,内容全面,影响深远。 2、以汉化为行式,实质是
封建化改革
六、 孝文帝改革成功原因(略)
七、 认识和启示(略)
思考:如何评价北魏孝文帝?
【试题探究】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北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 得哉?今遣使者循行郡州,与牧守
北魏孝文帝改革费下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