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情“激”趣学古诗
唐诗宋词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间,万口传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祖国文化的命脉。很多卓有成就的学者,在回忆自己的成长历程时,都感慨得益于早年的启蒙教育,尤其是古诗文诵读。为了充实学生的文化底蕴,陶冶情操,增长见识,我将语文教学与古诗文学习紧密结合起来,在诸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
在多年的跌打滚爬中,我觉得在古诗文学习中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兴趣至关重要。因为当孩子们对某一方面内容感到意趣盎然时,注意力就很容易集中,也就能高高兴兴、有滋有味地学了。
一、充满诗意的学习氛围
:我在教室黑板的一角辟出“古诗欣赏”专栏,在教室的每个角落悬挂古诗文,让古诗占有一席之地,让孩子们抬头见诗,让浓浓的古诗文氛围紧紧熏陶、感染孩子们。同时也便于学生熟读成诵。
:在教材落实的基础上,我对诵读时间作了统一安排,规定每周星期三的晨读时间为古诗诵读课。班长带着其他学生自学或老师指导
,或利用录音机跟读。
:为了激发孩子们学习古诗的劲头,我在教室后面张贴一张海报“古诗大王”,把所有孩子的名字都写在上面。告诉孩子们如果你会背一首诗了,就在你的名字后面画一朵红花。最后比一比,谁得的红花多,谁就是古诗大王。
:为了鼓励学生提高古诗诵读质量,我还进行了等级认证活动。根据学生背诵的不同情况,分为甲、乙、丙三个等级。能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出本学期规定的古诗即获甲等;流利但无感情的即获乙等;最次之即获丙等。拿到乙等、丙等证书的同学还可以继续努力,力争拿到甲等证书。
二、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
我国的唐诗宋词,异彩纷呈,有的内涵深刻,意境高远;有的浅显易懂,清新明快。我根据诗的不同特点,本着多样化的原则,在教学中灵活地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欣赏,背诵古诗文。
诵读是我国古代传统的读书方法。听诵读,也是一种艺术享受。我国近代教育家唐文治先生就十分重视朗诵。毛泽东、许特立等老一辈革命家,他们青年时代也经常运用高声朗诵的方法。朗诵既便于记忆,也能加深理解,还能陶冶性情。所以,
在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对孩子们的朗诵指导。为了便于学生掌握停顿规律,我在古诗中加了些朗诵符号。如《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表示停顿,“……”韵脚要读出长音。在讲授之前,我先一遍一遍地读,用自己的心揣摩作者的心,进入诗中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中蕴含的真谛。朗诵时,我带着真情实感,传达作者的情思,去感染学生。学生置身于这样的氛围中,心领神会,情感被激发,摇头晃脑,反复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读得津津有味。
我校是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我充分利用学校的京剧教学资源,进行京剧与古诗文的整和研究。请擅长作曲的京剧老师为古诗谱上京曲让学生唱。每学期计划教4首,利用学校的双向视听系统,由京剧班师生在主控室教唱,学生在教室看电视跟着学唱。古韵京腔,朗朗上口,有的学生还跟着老师边唱边表演,一举手、一投足还有板有眼的,很有意思。《春晓》、《山行》、《娥眉山
“诱”情“激”趣学古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