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阅读“营养”多
八年校长生涯,我练就了一项特殊本领:通过“跨界”阅读,博采众长,结合工作实践,深入思考,融会贯通,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模式。
多年来,《毛泽东选集》一直是我案头上的常读之书。有朋友可能会偷笑我“老土”,但我自得其乐,多次从这套经典中的“神来之笔”体悟出教育工作的管理之道。
例如,“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这两句诗告诉我们,要善于抓机遇,促进质变的发生。
又比如,“我历来是当教员的,现在还是当教员”,则启发我,要让老师真正信我服我,不能仅仅只靠“校长”这个职务的权威,更重要的是靠扎实的专业素养。
再比如,关于群众路线的论述,毛主席说,“要联系群众,就要按群众的要求和自愿……这里是两条原则:一条是群众实际上的需要,而不是我们脑子里幻想出来的需要;一条是群众自愿的需要,由群众自己下决心,而不是由我们代替群众下决心……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的生活问题,从土地、劳动力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要使他们从这些事情出发,了解我们提出来的更重要的任务。”
什么是群众“实际需求”?何谓“群众自愿”?什么是老师的“生活问题”?什么是学校的“重要任务”?这些问题常常启发我深思:作为校长,我们是否想过老师们真正的关注点是什么?我们描绘的愿景,老师们又是如何理解的?如何把老师们的关注点凝聚为学校发展的合力?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汤姆?彼得斯的《追求卓越》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本书。这本1982年出版的畅销书,首次提出“走动式管理”的理念,广受企业管理者欢迎。20年后,作者又在另一本畅销著作《追求卓越的激情》中详细诠释了“走动式管理”的意义。
所谓“走动式管理”,是指管理者经常前往各个办公室走动,以了解更丰富、更直接的员工工作情况,并及时洞察员工工作困境。这种管理方式强调管理者身先士卒,深入基层,体察民意,了解民情,与部属打成一片,共创业绩。
《追求卓越的激情》中写道:“管理中出现效率问题,原因实际上很简单,那就是管理者已经和自己的员工以及自己的客户失去了联系。这不是指通过计算机打印文件,或者没完没了的会议,所进行的接触和联系,而是指真诚的和发自内心的交流和沟通。”
汤姆?彼得斯的“走动式管理”和毛主席的“密切联系群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我将从中悟到的心得,运用到学校管理的工作中去。通过深入“群众”的“教育走动式管理”,我深切感受到老师们与日俱增的压力和负担,认识到对老师
“跨界”阅读“营养”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