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谈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启发式教学的小故事.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谈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_启发式教学的小故事.doc浅谈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_启发式教学的小故事

  摘要 启发式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身心发展。启发式教学不仅是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思想,是教学原则和教学观。
  关键词 启发式 提供思路
  
  一、启发式教学应重“引导”,仅提供思路
  
  启发式教学来源于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教学的一句格言;“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后来,人们概括孔子的教学思想,称为“启发”或“启发式”。“启发”主指教学的表现形式艺术,强调教学的适度性和巧妙性。《学记》认为是引导而不是牵着学生鼻子走,鼓励而不是压抑学生,点拨而不是把答案全部端给学生。
  例如,在教学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时,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乘数是一位数、两位数采法的计算方法,重点让学生理解“用乘数百位上的数去采被乘数,末位与百住对齐”的结论。为了今后继续学习求数是多位数的乘法,设计教学为:一、复习:笔算,67×8,167×28 二、试算:167×128,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不难算出正确答案。然后让学生自己总结计算方法。这就在数学教学中体现了教学思路。
  
  二、启发式教学应重“启”而有度
  
  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起学生强烈追求和主动进取为出发点,才能发挥其对学生身心素质的巨大塑造力。首先,尝试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面对全体学生而言,“不求个个升学,但愿人人成功”是符合求学者的意愿和现实的。不论是优生还是差生,都可以从尝试中获得成功,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为他们获取新的成功准备良好的心理条件。其次,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的尝试,既培养了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又使学生在亲自尝试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把枯燥乏味的“苦学”变为主动有趣的“乐学”。这就要求教师要尽可能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尽量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尝试新知识,发现新问题。
  
  三、启发式教学应注重启发点的“准”和“巧”
  
  教师的启发当然要点在要害处、拨在迷惑时,才能指给学生“柳暗花明又一村”。因而,启发式教学要真正达到启迪思维,培养智能,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还必须注重启发点的优化。
  1 要“准”。小学数学知识有很强的系统性,许多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产生发展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加强运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指导。首先新课前的复习和新课的提问要精心设计启发点。把握问题的关键,真正起到启发、点拨和迁移作用。其次,要重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发展,注意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分化点的关键处,设置有层次,有坡度,有启发性、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系列提问。让学生独立思考,积极练习求得新知,掌握规律。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串在一起,形成知识的系统结构。
  例如,推导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关系。教学时,在复行四边形的特征和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之后,可以用出示下列图形:宽高长底接着提问:
  1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长有什么关系?
  2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有什么关系?
  5底与长,高与宽分别相等,那么这两个图形的大小会怎样?
  4用什么方法

浅谈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启发式教学的小故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endy
  • 文件大小15 KB
  • 时间2021-03-2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