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我是成龙没那么简单中国论文网/view- 我在香港拍戏的时候, 经常会跟团队一起现场爆发各种创作火花, 临场修改剧本和台词是常有的事,但是这些在美国完全行不通。加上我的英文很差。《杀手壕》拍摄结束,公司很快帮我接了下一部戏。 Andrew 显得很兴奋: “这部电影里会有很多好莱坞的明星跟你搭戏, 你演的是一个赛车手, 很刺激的剧情, 片名叫《炮弹飞车》。”光是听这个片名,我已经很有兴趣,心里默默希望这是一部风格不同的影片。了解到我对《杀手壕》拍摄方式的不适应, 同事们安慰我说:“《炮弹飞车》不是动作片,这下你不用担心了,把精力专注在表演上面就好了。”可惜事实再次证明没那么简单。我在那部电影中演的是一个日本赛车手, 这已经让我有点不舒服, 可是想推掉已是不可能, 只能硬着头皮演。一起搭档的好莱坞明星每天见到我都会客气地打招呼, 但是仅此而已。我知道自己在他们眼中什么都不是。当时有个很有名的黑人演员,是 Sammy Davis Jr , 他走到我的化妆车, 跟我说, 他刚从日本回来, 他知道我在日本很红。我说我是香港来的, 不是日本人。他说,嗯,对, 你是香港人。结果那之后每次他见我都跟我说日文。我也没有再去解释。在这部电影里不再需要说大段的英文台词, 但我要负责做各种鬼脸去搞笑。如此种种, 让我在片场的每一天都很不开心, 后来我懒得跟所有人说话,就一个人闷在旁边不出声。后来这两部电影的结果如何呢? 先是 1980 年《杀手壕》的票房惨败。片子上映之后,我曾经自己买票溜去电影院, 发现整个影厅都没有几个人, 还都是中国人, 美国观众显然对于这部片子毫无兴趣。尽管我自己已经跟导演放过狠话, “没人会买票看成龙在溜达”,但看到影厅里寥寥无几的观众, 心里仍然特别不是滋味, 我在亚洲已经红成那样, 几乎是王了, 在这里却没人看自己的电影。这部电影的问题很明显, 除了剧情上面的问题之外, 失败的主要原因还是观众不接受那种动作方式。我后来曾经找过一些专家问原因, 他们说观众认为你的拳头没有力量。我问此话怎讲。他们说, 你跟那个人已经打了十分钟, 踢了他八脚了, 他居然还站在那里, 你还在继续踢。观众印象中的动作戏还是李小龙那种, “咚”的一脚出去,人已经被踢飞了!我心想, 早说啊, 这种拍摄方法多容易, 一拳一个一脚一个, 但这不是成龙电影的风格, 我拍不了,也不喜欢拍。那既然这样,就承认失败。再说 1981 年上映的《炮弹飞车》。这部电影在美国和日本获得了成功, 在香港却彻底失败。我的本土观众不愿意看我演一个日本人, 用无聊的逗趣方式去做戏, 沦为一群美国演员的陪衬。这就是我第一次闯荡好莱坞的经历。离开好莱坞三年之后, 我的同事们希望说服我再试一次。“美国观众现在最习惯硬汉形象,就像克林特?伊斯特伍德那样,这不正是你最擅长的吗? ”因为我是成龙我只能说, 那个时候的他们, 甚至我自己, 都不够了解我自己。“硬汉”形象也分很多种,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是那种冷血气质的杀手, 但我已经演惯了面对生活不屈不挠的小人物。尽管我的外在形象看起来很“硬汉”,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也可以去尝试那种人物形象。这次接的戏叫《威龙猛探》。制作团队结结实实地把我打造成了他们心中的“硬汉”。导演是 James Glickenhaus ,
因为我是成龙.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