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1年“底层写作”批评的言说理路探析儿童被批评总是不理你 1.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2021年“底层写作”批评的言说理路探析儿童被批评总是不理你_1“底层写作”批评的言说理路探析儿童被批评总是不理你
2021年以来,“底层写作”似乎已经无可争议地成为文学的“热门叙述”。现在,对于底层文学创作进行研究和批评的文章已不在少数,但对于底层写作批评文本的研究似乎还不多见。依笔者看来,底层问题能够成为“显学”,和文学批评主动响应的姿态不无关系。多年来,相关底层写作的会议已经召开多起,和此同时,很多期刊和报纸全部开辟了专栏来讨论“底层”问题,这一切对底层写作的当下面貌和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显然,对底层写作批评的研究也应成为研究“底层”问题不可或缺的一环。
  一、“底层”问题在文学批评中的出现
  “底层”问题在文学批评中的出现和围绕它展开的讨论,和当下中国思想界和文学界关心的问题亲密相关。90年代以来,社会阶层分化的突出,底层艰苦困苦和令人触目惊心的生存现实状况,刺激了知识分子的良知,激发了知识分子重新为人民代言的心理诉求。对于人文知识分子来说,对“底层”的关注更多意味着对平等、自由、民主、公平的意识形态的诉求。
  “底层写作”被作为一个主要问题提出,不但有着鲜明的当下性还含有潜在的针对性:这即是对80年代“纯文学”的反思。“底层写作”和“纯文学”这看似互不相关的事物在很多评论家那里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纯文学”反思以批评家李陀的漫谈“纯文学”发端,以后上海文学2021年相继刊发南帆、薛毅等学者的相关讨论文章,其中一个较有代表性的看法即是认为:“纯文学”是新启蒙文化语境中的文学概念和叙事策略,20世纪80年代,它经过一系列的反抗和颠覆性的叙述行为,“动摇了正统文学观念的地位,而且为以后的文学实践开拓了一个相当宽广的艺术空间”,不过伴随历史语境的巨大改变,90年代以来它“逐步丧失了关注现实和把握现实的能力”,日益展现出“保守”性质,成为作家坚持知识分子立场并以文学话语参加现实变革的阻碍。讨论引发了很多对“纯文学”持反思态度的批评家的共鸣,由此“纯文学”在部分人看来似乎一路“向下”,成为“个人化”、“脱离现实”的代名词,李杨甚至辛辣地批判那些在90年代“仍然坚持‘纯文学’立场的人应该含有非凡的漠视现实的能力”正是因为以前的文学创作及其批评对于现实问题的冷漠和无力,现今的“底层”问题才如此引人注目。“纯文学”不但被一些批评者认为是知识分子“借文学以自赎的玄机”,同时还被给予了至关主要的理论意义――“它可能意味着现代文论的又一次转折。”
  在有关“底层写作”的批评中,我们不难看到“新左派”思想的痕迹。“左翼文学”和“底层写作”含有血缘关系乃是不少批评家的共识。“左翼文学”成为“底层写作”的主要精神资源,有批评家甚至直接将这些创作命名为“新左翼文学”或“新左派文学”。显然,当下部分有关“底层写作”和“左翼文学”传统的叙述,显示了部分批评家试图重新清理20世纪中国经验尤其是“社会主义遗产”的努力。
  近期文学批评中的“底层”叙述除了继承中国“左翼文学”理论之外,关键倚重的资源是西方“从马克思延伸到葛兰西和现代后殖民思想家斯皮瓦克”这一线索。“底层”一词最早出现于意大利马克思主义者葛兰西的狱中札记,她利用这一概念来意指那些隶属于、被排除在主流之外的社会群体,“底层”在文化和意识上依附或顺从于支配阶级的领导。葛兰西的这一概念在后殖民理论家斯皮瓦克那里得到了深入阐释,在她倍受关注的属下能说话吗一文中对福柯、德勒兹等哲学家对弱势群体的忽略进行了批判,在突出了“底层”无法发声这一特征后,斯皮瓦克提出自己的“代言”观:知识分子无须以代言人自居,能够真实地描写属下的生活就能够了。近期底层文论将“底层”研究的关键放在“底层的表述被表述”上,能够看出是接收了这一批判性的知识脉络。
  关注“底层”应该是现代文学乃至中国文学的优良传统。不过较之以往,目前的“底层”叙述有着自己的鲜明特色和新的话语空间。这种特色和新空间首先是因为对国外这些理论资源的借重,同时,这种借重背后的现实需求也是不容忽略的。对当下文学批评中底层叙述的面貌起着关键作用的,关键应该还是文学对于现实中平等、公正的诉求和批评对文学重新介入现实的期待。尽管有些人认为,相对于“阶级”来说,“底层”一词的批判性大为减弱,“底层出场的同时,阶级退场了”。不过不少批评家认为这么的替代基础上是一个话语策略,当然也“更多是出于预防进入阶级分析这一整套传统话语体系的考虑。”
  总而言之,我认为“底层”一词的出现蕴含着批评家强烈的现实情怀,并不像有些人所说只是新的学术资源争夺战,或只是为文学和批评提供部分谈资而已。蔡翔在近十年来的知识路径中说道:“就我个人而言,在非文学的意义上,重新叙述底层,只是为了确立一个公正、平等和正义的社会标准。一个理想的社会形态,是不应该漠视底层和全部弱势阶层的存在。”对于文学批评来说,“底

2021年“底层写作”批评的言说理路探析儿童被批评总是不理你 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