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如此烦躁心情很烦躁怎么办
部分社会影响很大的家庭灭门案和报复不特定人群的暴力犯罪,看似全部和心理障碍相关,大家会追问为何当代人的心态这么浮躁,而实际上,心理只是果,不是因。 礼拜三,上海市民的“上访日”。
中午时分,49路公交车刚开车门,一队人挤上车。
49路停靠人民大道200号,上海市信访办所在地。
同一午后,常熟路113弄内,沪上“一号人民调解员”柏万青化了淡妆,正在工作室内接待三名来访者。外间办公室内热线铃声此起彼伏,街道的爷叔和大妈们分头接线。
没人注意这两个场景,它们被庞大的城市消化了,就像从北方飘来的沙尘暴这几日偷袭上海,绝大多数市民并没发觉。
“浮躁的心态就像沙尘暴,不去治理,有可能演变成黑风暴。”心理咨询师张昊告诉本刊记者。
抚触民意痛点
张昊曾在上海市信访办“老上访户接待室”当过一段时间心理观察员。
“首次上访户基础全部是来处理问题的,老上访户中心理障碍人群百分比确实高很多。”张昊说。
这正是信访办聘心理咨询师的原因,合作双方想就这个课题展开研究,结果发表在内部刊物上海信访上。
一名接待员、一名心理师,正在倾听一位老太的“状子”。听完,她们和颜悦色地说:“阿婆,你的问题我们了解了,你先回家吧!”每隔七天,老太就要来重念一遍上访书,念完就回去,似乎只是为了听接待员这句话。
柏万青的倾听风格完全不一样,她是急性子,会“气势汹汹”地发问,问完还会再多一句:“你们计划上电视吗?”
来访者是一对离婚夫妇,为房屋纠纷而来。女方同意上电视调解,男方不一样意。
节目叫“新老娘舅”,自从柏万青加盟后,在上海当地的收视率不停飙升,最高达成%。有教授呼吁要把柏万青打造成美国黑人名嘴欧普拉那样的荧屏偶像。
“老娘舅”这个称谓在江浙沪语系中有特殊地位,旧指坊间生活中一个比较客观公正的人物或族群中有地位、威望的长者,当家庭或邻里发生纠纷,就请来这位“老娘舅”一锤定音。
“老娘舅”节目起到了“社会减压器”功效。上海市司法局副局长刘忠定说:“现在上海每十二个月大约有20万件经过人民调解得到处理的民间纠纷,这是个很大的数字。”
不论柏万青还是张昊,全部在正常司法通道之外,走着疏通社会矛盾的旁道,也更直感地抚触着民意的痛点。
作为人民调解的主管单位,上海市司法局给了老娘舅栏目“实质性帮助”。司法局工作人员告诉本刊:“蓄积的社会矛盾若不经过这些毛细血管般的支流泄洪,集中在主动脉就引发高血压,极端情况下,还会发生血管爆裂,那就是法治蓝皮书所说的各类暴力犯罪事件。”
心是果,不是因
张昊在担任心理观察员期间做了一个粗略统计,老上访户中约有1/3是有心理障碍的。
北京大学司法判定室主任孙东东有过更过激的言论,她在接收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曾称老上访者99%以上全部有精神问题,引发全国范围内的口诛笔伐,并有上访者到北大找她算账。
复旦大学心理学系老师高山川解释说:“一些屡教不改、极端残忍的犯罪分子有可能属于‘反社会人格’,之因此如此冷血,有可能存在某种至今未探明的神经生理缺点,但这不是暴力犯罪的主流。”
高山川说,依据心理咨询和变态心理学的经验分析,实施暴力行为者不但有个人原因,其家庭教养、经济条件、父母阶层等原因也不容忽略
2021年为何如此烦躁心情很烦躁怎么办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