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缝”中重生
【摘要】建筑艺术是一门非常综合的学问,它受诸如客观的场地现状、整体规划布局、功能以及形式等各个方面的制约和影响。因而,建筑往往被迫陷入两个同样贫瘠的方向:要么是天真的乌托邦式的,要么是极其务实的火柴盒式。对于温州陶瓷品市场提升这个项目,我们并不想在这相互对立的两者之间选出一个,而是希望创造一个能都完美解决各个方面矛盾又切实可行的乌托邦式的建筑。
【关键词】基地客观条件;城市空间布局;方案比较;实用的乌托邦
基地客观条件 项目基地位于温州市旧城区的西侧的广化城市社区,距离瓯海老区府仅350米,东邻涌金花园,北贴城市主干道鹿城路,南侧为规划新桥头小学及新桥头河。基地西侧为振瓯路,路对面为金山小区及金鑫小区。基地上现在是以一层为主的温州市陶瓷品现有市场和七层的商务型酒店。用地基本上可以定义成旧城里的“剩余空间”--局促狭长而且不规则。同时周边又为多为住宅区,对日照与退界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我们该如何在这一“夹缝”中赋予陶瓷品市场以新的生命呢?
甲方功能要求 工程总用地21575?O,地上总建筑面积 42990m2
,地下总建筑面积 31064?O。由于周边场地的限制,以及市场的升级过渡需要,工程分两期进行,一期工程地上总建筑面积 19120?O,二期工程地上总建筑面积23870??O的安置要求,同时要有一定面积的商务办公来完成市场提升和转型。待一期工程完工,现有市场将搬迁至一期继续营业,开始建设二期工程。所以甲方对于一期商业的建筑面积有执意的要求,而且要保证一期工程的独立性。 城市空间布局 城市规划者从高层建筑分区引导和视线分析的角度对地块内的建筑高度提出了控制要求。场地周边建筑大多为多层和小高层住宅。东侧的涌金花园现状建筑层数已达18层,建筑高度达到60米,主要沿其地块中间设置。而通过对鹿城路和振瓯路的视点研究,我们发现,在满足建筑退让的基础上,通过局部高层设置,能够扩展视线宽度,丰富沿街立面。同时他们建议沿鹿城路和振瓯路交叉口设置疏散广场,缓解鹿城路交通压力的同时,丰富沿街景观界面。
方案比较
我们在了解了各个有关方面的要求和矛盾后,提出了几种可能的方案进行对比研究。 方案A:整体均为多层建筑,一期地面上尽可能多地设置商业,以满商业安置需求。但是剩余面积不够支撑一栋高层商务办公,沿街天际线较为平淡,不利于城市整体规划布局的要求。
方案B:市场尽量沿街分布,并设置部分地下商场,满足市场安置面积需求的同时可以形成较为完整流畅的商业流线。商务办公的塔楼靠一期用地南面设置,对基地右侧涌金花园居住区的日照影响较大。 方案C:商务办公的塔楼沿鹿城路布置,设置商业内广场,建筑整体以曲线为主。但是二期地块属于狭长型,实际能利用的部分进深仅为27米,场地将剩出较多的边角空间,在用地如此紧张的情况下,商业利用率将大打折扣。 方案L:方案在负一层局部设置
“夹缝”中重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