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倾城之恋》的反讽叙事.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倾城之恋》的反讽叙事
  摘要:反讽是张爱玲小说鲜明的艺术特点。《倾城之恋》这部小说,主要使用了结构反讽、情境反讽和模式反讽的手段,讲述了一对俗世男女的爱情攻守战,以超然的态度解构了人性的神话,显示了作者独特的精神空间。
  关键词:张爱玲 《倾城之恋》 反讽
  
  反讽是小说中常见的叙事技巧,耀斯曾经说过:“小说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其最高成就都是反讽性作品。”①可见作为一种叙事策略,反讽具有相当普遍的运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作者对生活反思的力度,以及较高的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中国“五四”以来的叙事文学,鲁迅可以说首开先河,将反讽艺术引入到创作实践中,在“看”与“被看”的模式中展示麻木与痛苦的灵魂。而到了四十年代的张爱玲,则开拓了反讽艺术的又一个实践领域――解构红尘俗世中的痴男怨女,以超然的态度表现“这些极平常的,或者简直近乎没有事情的悲剧”②;在世俗情趣中消解人性的神话与人生的真理,从而展示存在的虚无色彩和苍凉之感。《倾城之恋》这部小说,比较集中地展示了张氏反讽艺术的特点,并由此体现出其独特的精神空间。
  
  一、结构反讽体现构思特点
  
  结构反讽指的是存在于作品结构之中的反讽,在《倾城之恋》这个作品中,主要体现为两种方式:一是利用题目与内容形成的强烈对比形成反讽,“倾城”一词源出汉代李延年的《佳人曲》:“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本意指的是美色超凡脱俗,倾倒众生。而在本文中,其原始的意义已经被反讽化处理,成为故事发生的背景――战火中被摧毁的城市香港。在作品的叙事表层中,借用了一个传统“才子佳人”的故事模式,经历了“一见钟情――中生波澜――最终团圆”的三部曲,然而经过作者的层层解构,却产生了完全不同的风格和意义指向。在张爱玲的笔下,“佳人”实际上是一个离了婚的积极寻求经济依靠的世俗女子,而“才子”只不过是一个浪迹情场寻求刺激的“财子”。在这样一个充满温情浪漫色彩的标题下,上演了一场自私男女在爱情游戏中的功利现实。这是在张爱玲小说中经常出现的结构反讽方式,即利用标题与本文之间的反差形成叙事的张力,如《沉香屑》、《茉莉香片》、《心经》等小说的题目充满了古典的诗意和浪漫,而文章的内容写尽了姑侄相残、同学相伤、父女畸恋等现代文明中的弊病。通过鲜明的对比,显示了作者超然之中略含讽刺的叙事态度。
  在作品的反讽结构中,还有不能忽视的一点就是意象的反讽作用,即通过在文中设置象征性符码,实现反讽的目的。张爱玲喜欢并善于使用意象已成为一种共识,“凭张爱玲灵敏的头脑和对于感觉快感的爱好,她小说里意象的丰富,在中国现代小说家中可以说是首屈一指。”③作品中不同层次意象的设置,犹如一座繁复的象征的森林,而其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意象当推镜子以及与之有着同构关系的墙、玻璃杯等事物。初到香港时,白流苏和范柳原在浅水湾的夜色中,来到了一堵灰砖砌成的墙前,范柳原说到:“这堵墙,不知为什么使我想起地老天荒那一类话……”④(p534)这和实际中两人的短暂功利的爱情追求形成了反差。不论是在墙下,还是对镜,或是手握玻璃杯的时刻,白流苏和范柳原往往能够推心置腹地说上几句真心话,表示出对爱情地老天荒的羡慕,一旦离开了,便又故态复萌,文雅而又有分寸地进行着上等的调情。
  
  二、通过情境设置实

《倾城之恋》的反讽叙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好用的文档
  • 文件大小20 KB
  • 时间2021-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