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贴”不可盲目贴
近年,许多医院开展了冬病夏治“三伏贴”的治疗活动。然而,在“三伏贴”治疗一片火爆的情况下,药师提醒患者“三伏贴”不可盲目贴。
“三伏贴”疗法的由来
“三伏贴”源自清代《张氏医通》记载的白芥子发泡疗法。药物以麻黄、白芥子、甘遂等辛温散寒的药为主调配而成,分别在头伏、中伏、三伏的第一天将药膏贴于后背肺俞、心俞、膈俞等穴位,以提升阳气,达到“冬病夏治”之目的。
古代历法算伏天,以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头伏第一天。所谓庚日即干支纪年法中当日的天干为庚。古人认为,阳干之庚为肺金,庚日贴敷可补肺气。10天为一伏,天干有10个,中伏第一天也为庚日。由此类推,三伏第一天同样是庚日。因此,贴敷选择在每伏的第一天是为了与天时相应,激发体内阳气。一天之内,白天阳气盛,因此白天贴敷好,晚上不宜贴;而白天又以上午最佳,因上午阳气初升。每伏的第二天为辛日,辛也属金,所以这一天也可贴敷,但辛为阴干,效果较庚日稍差。中医认为,肺属金,因此,贴敷对于肺系疾病效果较好。而骨关节病等其他情况不一定非要选择庚日贴敷。
“三伏贴”能治哪些病
“三伏贴”治疗的人群中不仅有老人、小孩儿,也有不少年轻人。在这些患者中,有人想通过伏贴改善睡眠;也有人不知“三伏贴”能治哪些病,只是出于好奇,想来体验一下。还有人以为贴敷能“包治百病”。有一部分人尽管知道“三伏贴”主要适用于呼吸系统疾病,但误认为贴敷能根治哮喘。可见盲目跟风加入“三伏贴”治疗的大有人在。
如上所述,“三伏贴”治疗主要针对呼吸系统疾病,重点在于预防保健,能够缓解病情,降低发病率,属于中医治未病的一种手段。冬季容易发作的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儿童哮喘、过敏性鼻炎等病,适用“三伏贴”治疗。此外,还适用于怕冷、怕风、平时易感冒或冬季反复感冒的虚寒体质患者。
目前,各地常用的“三伏贴”有鼻炎贴、成人咳喘贴、小儿咳喘贴、防感贴、脾胃贴、风湿骨痛贴、肾病贴、肝病贴等十余种中药敷贴剂。对于病人选择哪种敷贴治疗,患者在治疗前应当先由中医专家进行四诊辩证,再进行施贴。“三伏贴”治疗从敷贴组方、制作、对病人的辨证施贴都非常讲究,一定要选择具备资质的中医院或中医科进行敷贴。
目前,人们对于“三伏贴”效果的认识不够,以为“三伏贴”什么病都能治,并且期望值太高,希望通过“三伏贴”根治疾病,这些认识都亟需纠正。
“三伏贴”不是人人都能贴
尽管“三伏贴”适合虚寒型疾病的治疗,但这类患者中也有禁忌人群。如糖尿病病人、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症状严重者,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到了肺气肿阶段患者、肺结核患者、湿热型胃痛患者都不适合“三伏贴”治疗。目前,非虚寒体质的人盲目加入到“三伏贴”治疗中不在少数,必须避免。
属于热性的疾病都不适合用“三伏贴”疗法。因为该疗法选择的中药都属辛温大热,热天用热药,无异于“火上浇油”。例如咳喘伴有吐黄痰、咯血、发烧的患者,肺结核活动期伴有咯血的人都不能用“三伏贴”治疗。从中医角度说,患有这些疾病的人,体内都存着不少的“火气”,如果再用热性的药物,会使阳更盛,阴更虚,不仅会加重发热、咯血等病情,而且有危及生命的可能。
另外,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有严重心肺功能障碍的疾病,或患有支气管扩
“三伏贴”不可盲目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