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天下、家天下私天下
- 公天下、家天下和私天下 张分田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暨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 内容提要公天下论是中国古代最主要、最流行的政治理论之一。本文在分析公天下论的历史演变过程、基础思绪、理论结构的基础上,提出公天下论集中回复了设君之道、为君之道和择君替君之道等重大政治理论问题,它既论证了君主制度的必定性和主权在君的合理性,描绘出“圣王之制”、“天下之法”的理想政治蓝图,又为君权的存在和行使设置了条件和规范,还为政治批判提供了价值尺度。立君为公、君位为天下之公器、君道尚公、天下非一家一人私有等思想是中国古代统治思想的主要组成部分,并取得社会各阶层的广泛的认同。通常说来,历代统治者不但不排斥这些思想,还往往自觉地利用它、利用它来调整政治或变革政治。这类思想现象既不能简单地一律斥之为粉饰政治,更不能不加分析地将其定性为“反对专制”乃至“民主主义”。本文还提出这么一个认识在中国古代政治思维中,规范、制约、调整君权的思想极其丰富,政治批判色彩相当浓烈。“天下为公”思想就是一个很经典的例子。这表明,中国古代专制主义政治理论体系有其精巧、周到之处,甚至包含着很多超越时代的政治理性。这是很值得深入研究的重大历史现象。以往的思想史研究对这个特点缺乏深入细致的分析,这是需要改善的。
关键词天下为公;
家天下;
私天下 公天下论是中礼运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吕氏春秋孟春纪贵公有“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这些思想命题被历代思想家、政论家重复征引,它的影响既广泛又深远。
在中国思想史研究领域,很多学者称这一类思想命题为“民主主义思想”、“反专制思想”。
比如,有的学者认为礼运篇的思想表明儒家主张建立“民权的大同世界”参见徐顺教〈礼运〉大同和孙中山的天下为公,收入中国孔子基金会xx孔子诞辰2540年纪念和学术讨论会论论文集,上海书店,1992年版。很多前辈著名学者全部有这种论断,仿而效之、延而袭之的后学自然为数众多。在这方面,以鼓吹弘扬“儒家民主主义”的当代新儒家最为经典。
这种解读方法的特点是把含有特定内涵的古代思想附会为当代思想。将礼运的“大同”、“天下为公”解读为民主共和政治最为经典。最早将“天下为公”附会为民主政治的是康有为,而她的看法又有广泛的影响。康有为在礼运注叙中写道“天下为公,选贤和能,官天下也。夫天下国家者,为天下国家之人共同有之器,非一人一家所得私有,当合大众公选贤能以任其职,不得世传子孙弟兄也。固只有天下为公,一切只本公理而已。”这段话的大部分文字符合中国古代公天下观念的本义,而“大众公选”之意却是古代思想所不含有的。将“天下为公”解读为“大众公选”,这是一个附会。正如一位日本学者所说“天下为公四字,也不过说让天下于有德的人罢了,全然不含民主的思想,也没有主权在人民全体的意思。就算含有民主思想,却还不见得有共和思想。天下为公四字中,并没有大总统公选的意味。总而言之,绝不能够把这一句话认做民主共和主义。”日本服部宇之吉儒教和当代思潮,文星周刊本第15页。 对吕氏春秋贵公思想的评价和此相同。很多学者认为吕氏春秋天下属于天下的思想是民主思想。比如,有的学者认为,恃君主张立君为了利群,“这就是官为民役的思想,就是古代民主思想”周桂钿秦汉思想史,出版社
2021年公天下、家天下私天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