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1年广州小洲村祠堂群现实状况调查和保护策略探讨 广州小洲村的祠堂.docx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2021年广州小洲村祠堂群现实状况调查和保护策略探讨_广州小洲村的祠堂广州小洲村祠堂群现实状况调查和保护策略探讨_广州小洲村的祠堂

     摘要:祠堂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一个独特的亲缘文化现象。在这座日趋走向国际化的城市里,还保留着无数传统的建筑和文化,而小洲村就是其中之一。小洲村一共有七座祠堂,仅有最大的一座已被修复,而其它的闲置或废弃。对比两座已修复和未修复祠堂保护程度,反应社会重视度和村民认识度。为更加好的改进小洲村的文化面貌,提出了策略和提议。
  关键词:小洲村;祠堂;文物保护
  中图分类号:K85 文件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祠堂,也叫宗祠、宗庙、家庙,习惯上称祠堂。是供奉祖先神主,进行祭奠的场所。受“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观念的影响,起初只有天子、诸侯等贵族才享受祭奠权。明代嘉靖“大议礼”后,朝廷遂“许民间皆联宗立庙”。今后习惯上,大家将皇宫贵族的祭奠场所称作“家庙”,民间通常称为宗祠或祠堂¹。
  1 调查对象背景
  小洲村——在广州市海珠区东南端,南临珠江南河道,隔江和番禺相望,东临牌坊河,峙对官洲岛和仑头,西北和土华村相接——始建于元末明初,是现在为止广州城区内发觉的最具岭南水乡特色的古村寨“小洲”,已被列为广州市首批14个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并被评为广东省生态示范村。
  现在的小洲村,还没有完全被当代化的洪流所淹没,传统的东西依然得到传承。走在村落里,河涌蜿蜒交错、造型各异的小桥枕溪流之上,庄重的祠堂规整有序,古老的宫庙朴实淡雅,传统的民居参差错落,在绿树婆娑的掩映下,象一幅画有小溪、绿树、灰垣、素瓦等含有岭南水乡特点的水墨画。先辈们为小洲发明了适合人类居住、生活、劳作的理想家园,昔日的瀛洲八景中的“西溪垂钓”、“古渡归帆”和“翰桥夜月”的景色全部是和村中的传统建筑有着直接的关系。
  小洲村并不大,仅仅行走就能游遍整个小洲村。现在的小洲村尚存有七个大小不等的祠堂,简氏宗祠、东池宗祠、西溪简公祠、瀛山简公祠、泗海公祠、穂侨简公祠、慕南简公祠,由这些宗祠的名字可看出,小洲村上最大的姓氏为简氏。经过深入调查发觉,其中以简氏宗祠为最大,不过可对外开放的也只有简氏宗祠和西溪简公祠,而其它的公祠全部是紧闭大门,无法探得里面的情形。简氏宗祠是唯一一座完整修复过的祠堂,而其它祠堂光是从门脸上看大多全部已破败不堪,甚至岌岌可危,可见并没有完全将其作为家族祠堂所供奉,偶然几座还能看出其牌匾位置贴有“喜”字,也算是家族中聚事的关键场地。可见村中居民对于祠堂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并不是很重视,这就需要我们深入研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2 祠堂现实状况分析
  简氏宗祠
  简区宗祠建于明末清初年间,占地13亩8671平方米,是小洲村简姓始迁祖的合建祖祠,村民称为“嘉告堂”,距今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简氏宗祠规模宏大,深三进,共有99个门口,取其于长长久久的意念,当初的建筑精巧、雄伟、壮观。宗祠座北向南,广场四面古树参天,几百年的老龙眼树、老榕树又称麒麟树、红棉树等,实为罕见。以前这里是供奉祖先,族人议事和集会的地方。前堂后殿式,廊院式的布局,为岭南风格的古建,梁柱尺寸纤细,无繁复的装饰雕刻,可用端庄秀丽来形容。前面厅堂为三开间,四进深,且加设卷棚式前廊,后大殿为三开间,九架前后廊结构。屋架为木结构,方形石柱,山墙,马头,屋脊上均饰有砖雕,纹样造型处理手法简练,大气古朴。整个

2021年广州小洲村祠堂群现实状况调查和保护策略探讨 广州小洲村的祠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读书之乐
  • 文件大小20 KB
  • 时间2021-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