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疼 痛
1
目 录
一、疼痛的概念
二、疼痛的病因及发生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护理评估要点
五、相关护理诊断
2
一、疼痛的概念
疼痛是常见症状,可由许多疾病引起也常是病人就诊的主诉。
对疼痛病人应详细询问:
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放散及否;
是持续性或发作性,发作时间,间歇长短;
发生的诱因、时间、急剧或缓慢;
影响疼痛加重及减轻的因素。
3
二、疼痛的病因及发生机制
㈠ 发生机制及分类
㈡几种常见疼痛的病因及发生机制
4
㈠ 发生机制及分类
当各种损伤性刺 激时产生的致痛物质(乙酰胆碱、5-羟色胺、组织胺及其同类的多肽类、钾离子、氢离子及酸性代谢产物等),直接兴奋神经末梢的痛觉感受器,冲动传入脊髓后根的神经节细胞,经由脊髓丘脑侧束,进入内囊传至在脑皮层中央后回的第一感觉区,引起疼痛。
根据疼痛发生的原始部位及传导途径,将疼痛分为皮肤痛、躯体痛、内脏痛、牵涉痛、假性痛和神经痛。
5
疼痛来自体表,多因皮肤粘膜受损而引起。
特点:“双重痛觉”、快痛定位明确、慢痛定位不够明确。
6
是指肌肉、肌腱、筋膜和关节等深部组织引起的疼痛。
各组织的神经分布有差异,对疼痛的刺激敏感性不同,其中以骨膜分布最密,痛觉最敏感。
7
主要因内脏器官受到机械性牵拉、扩张或痉挛、化学性刺激等引起。
内脏痛的发生缓慢而持久,可为钝痛、烧灼痛或绞痛,定位常不明确。
8
内脏痛常伴有牵涉痛,即内脏器官疾病引起疼痛的同时在体表某部位亦发生痛感或痛觉过敏。
牵涉痛的部位及病变的内脏有一定的解剖相关性。
9
是指病人在病变部位已经去除后,仍感到相应部位的疼痛。
10
第二节 疼 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