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水不恨书愁山恨水尽书哀
一代章回小说大家张恨水幼时入私塾,不及一年,便显出了过人的天资。老师有一回出了一个对子的上联:“九棵韭菜。”让学生对下联。其它同学正思索间,张恨水脱口而出:“十个石榴。”一个孩子能如此快速地回应出这个妙对,让启蒙老师大为快乐。须知,当年的张恨水不过六七岁。今后,她便在乡里间有了“神童”之名。
假如不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张恨水可能会走另一条人生之路,成为一个科学家。因为她的父亲一直想把她送到国外留学,接收西方优秀的自然科学知识。如此,则世上就不存在作家“张恨水”,世人也看不到啼笑因缘、金粉世家、春明外史这些作品了。但在她17岁那年,父亲忽然病故,一下断了家里的财路,不但留学泡了汤,连我国的学堂也念不起了,只能辍学回老家呆着。还是那句话,学能够不上,书却不能不读。张恨水整天把自己闷在一个老书房里,她曾这么描述当初的自己:
这屋子里共有四五箱书,除了经史子集各占若干卷,也有些科学书。我拥有一张赣州的广漆桌子,每日二十四小时,总有二分之一时间在窗下坐着。
十几岁的孩子,还是玩心正盛的时候,她过的却是足不出户苦读的日子。
得到什么,总会付出对应的代价,反之也成立。张恨水的苦读,很快便得到了回报。1914年,19岁的张恨水到汉口闯天下,为本家亲戚办的一个小报填空补白,笔名“恨水”。今后,一发而不可收拾。在她的写作生涯中,仅中长篇小说就创作了一百多部,加上其它作品,张恨水一生写了三千多万字。这在当代作家当中,即便不是绝无仅有,也是寥寥可数的。
张恨水在赢得了巨大的声誉和亿万读者以后,并没有些许沉醉感,这是尤其难得的。上世纪30年代,她已经名声大噪,但她的时间表上依然是读书、买书、写书。她自己回想说:
这是民国二十年吧,我坐在一间尤其的工作室里,两面全是花木扶疏的小院包围着。大约自早晨九点多钟起,我开始写,直到下午六七点钟,才放下笔去。吃过晚饭,有时候看场电影,不然又继续地写,直写到晚上十二点钟。我又不能光写而不加油,因之,登床以后,我又必需拥被看一两点钟书。看的书很拉杂,文艺的,哲学的,社会科学的,我全部翻翻。还有几本长久订的杂志,
2021年恨水不恨书愁山恨水尽书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