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确保XX热电有限公司2X 50MV机组安全运行,使运行 人员操作有一定依据,特编写此规程。
该规程依据电力生产有关技术管理法规和上级颁发的各种 规程, 以及制造厂家部分资料, 同类型厂家的锅炉运行规程等资 料编写。在编写过程中,由于机组安装施工未完成,大部分设备 系统未完全确定,技术资料缺乏,加之编写本人水平有限,其中 难免有不妥之处, 望各级领导及运行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便于以 后修改。
编者
二零零X年X月
XX 热电有限公司
2 X 50MW机组锅炉运行规程
编 写:
校 对:
审 核:
批 准:
XX 年 X 月
目录
第一章 JG-220 /-M 型锅炉设计说明
第二章 锅炉机组启动或检修后的检查与实验
第一节
锅炉机组启动前应具备的条件
第二节
水压试验
第三节
锅炉的烘炉和煮炉
第四节
冲洗过热器
第五节
转动机械的试验
第六节
漏风试验
第七节
布风板阻力均匀性试验
第八节
锅炉联锁试验
第九节
锅炉的热机保护试验
第十节
事故按钮试验
第三章 锅炉机组的启动
第一节
启动前的检查与准备
第二节
锅炉点火
第三节
锅炉升压操作
第四节
锅炉的并列
第四章 锅炉运行中的监视和调整
第一节 锅炉运行调整的任务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锅炉水位的调整 锅炉汽温汽压的调整 锅炉燃烧的调整 锅炉的排污
第五章
锅炉的压火热启动与正常停炉
第一节
锅炉的压火和热启动
第二节
正常停炉
第三节
锅炉停炉后的检查项目
第六章
锅炉设备的事故处理
第一节
事故处理的总原则
第二节
事故及故障停炉
第三节
锅炉事故
第七章
锅炉设备及燃料的简要特性
第一节
锅炉设备简要特性
第二节
锅炉辅助设备简要特性
第一章 JG-220 / -M 型锅炉设计说明
一、概 述:
本锅炉为高温高压、单锅筒横置式、自然循环、双炉膛全悬吊 结构、全钢架
H型布置。锅炉运转层以上露天,运转层以下封闭。在 运转层 8米标高设置混凝土平台, 操作层 5米设置钢平台。 炉膛采用 膜式水冷壁, 用中间膜式屏将炉膛分成前后两部分。 前炉膛密相区布 置有中温过热器, 过度烟道内放置两组过热器, 尾部竖井烟道布置两 个蜗壳式烟气分离器, 其上方布置一组蒸发器, 其下方布置三组省煤 器及一、二次风各一组空气预热器。
本锅炉采用带差速床的低倍率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 锅炉两个 炉膛底部均设有主床和两个付床, 给煤机从两侧将煤送入落煤管进入 主床。锅炉燃烧所需空气分别由一、二次风机提供。一次风机送出的 空气经一次风预热器预热后, 由左右两侧风道引入主床水冷风室, 通 过水冷布风板上的风帽进入燃烧室; 二次风机送出的风经二次风预热 器预热后, 一部分进入前后付床风室, 经付床水冷布风板上的风帽进 入燃烧室;另一部分通过分布在炉膛两侧墙上的喷口作为二次风喷入 炉膛,补充空气、加强扰动和混合。燃料在主床流化和燃烧后,一部 分进入炉膛, 而大部分流向前后付床, 经付床流化和埋管吸热后再流 至主床, 与新进入的燃料混合重复上述的物料床内循环燃烧; 随烟气 飞出炉膛的细小颗粒经一组布置较稀松的蒸发器后, 进入尾部蜗壳式 分离器, 大部分细小颗粒被分离下来, 从返料器返回炉膛再次实现循 环燃烧, 而被分离后比较清洁的烟气经三级省煤器及一、 二次风空气
预热器后尾部烟道排出
由于采用了循环流化床燃烧方式, 采用低温和空气分级供风的 燃烧技术能够显著抑制 NOx 的生成,燃烧后的灰渣活性好,具有较 高的综合利用价值,因而它更能适日益严格的国家环保要求。
二、锅炉的水、汽侧流程
给水经水平布置的三组省煤器加热后进入锅筒, 锅筒内的锅水 由集中下降管、分配管将分别进入水冷壁下集箱、埋管、上升管、上 集箱,然后从引出管进入锅筒,过筒内设有汽水分离装置。饱和蒸汽 从锅筒顶部的蒸汽连接管引至尾部汽冷包墙管后分别经低温过热器、 一级喷水减温器、密相区中温级过热器、二级减温器、高温过热器, 最后将合格的蒸汽引向汽轮机。
三、锅 筒
锅筒内径1600mm厚度100mm,风头厚度为100mm,筒身长约
12015mm,全长 13887mm,材料为 19Mn6.
锅筒正常水位在锅筒中心线以下 180mm 处,最高和最低水位离
正常水位各50mm。锅筒内采用单级蒸发系统,布置有旋风分离器、 清洗孔板和顶部百叶窗等内部设备。 锅筒给水座采用套管结构, 避免 进入锅筒的给水与温度较高的锅筒直接接触, 降低锅筒壁温温差与热 应力。
此外, 为保证良好的蒸汽品质,
余热电厂锅炉运行规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