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中国医药流通行业的规划纲要 ( 产业组孙晓菲研究员) Ⅱ. 百度“有啊”谢幕 ( 战略组王献义研究员) Ⅲ. 主要经济统计 201 1 . 6 . 3 . ( 第 11- 20 号) - 1 - Ⅰ. 中国医药流通行业的规划纲要 2011 年 5 月, 《全国医药流通行业发展规划( 2011 ~2015 年) 》(下称《规划》)发布, 旨在改革中国医药流通市场,缓解高药价问题。行业规划需与公立医院改革、医药分开同步推进,并协调、对接各监管部门之间的权责,方能保证执行效力。中国医药流通行业亟待改革□中国医药流通领域包括药品批发企业、药品零售企业和医院门诊药房三个环节–商品流通渠道一般可分为批发环节和零售环节,但是由于中国医药不分业,医院门诊药房也成为一个零售环节?作为地位特殊、具有垄断性质的零售环节,医院门诊药房占据了超过 70% 的药品零售市场份额□中国医药流通市场分散,行业集中度远低于发达–截至 2009 年底,中国共有药品批发企业 万多家,销售额超过 5000 万元的企业只有 491 家;此外,中国还有近 39 万家零售药店门店–根据商务部数据,中国药品批发前三强(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与九州通医药集团)仅占全国销售总额的 20% –相比之下,占全球药品市场销售份额约 40% 的美国,只有 75 家药品批发企业,其中规模最大的三家市场份额达 94%;德国最大的三家药品批发企业占全国市场份额的 60%~70% □中国医药流通行业市场化起步时的“多渠道、少环节”政策导致行业准入门槛低–计划经济时代,中国医药公司通过其大行政区一级医药批发站,向省级二级批发站调拨药品,二级批发站再向市、地、区级三级批发站分销药品,之后药品进入医院或药店,销售给患者– 1980 年代中期,政府取消统购包销、按级调拨等项规定,一、二、三级批发站皆可从药厂进货,并向医院和药店等零售终端批发,导致药品批发企业涌现;一些批发站也进入药品零售领域?目前的药品批发企业中, 90%以上都是那时候进入的□加价率管制政策使得批发商与医院利益捆绑,导致流通渠道的不公正交易更加严重–加价率管制政策规定,公立医院售药加价率不得超过 15% –公立医院多选择“先虚抬药品采购价、再以返点和回扣形式向药品供货商要回采购价抬高部分”的购销模式,回扣的数额成为医院选择供货商的首要考虑因素,相比之下,药效高低则无足轻重《规划》带来的流通体制改革□中国医药流通行业监管主体经过多次调整, 《规划》终于发布– 1980 年代,国家医药管理局成立,下设流通司,主管药品流通企业– 1998 年政府机构改革,原国家医药管理局的药品流通监管职能、卫生部的药政药检职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中药流通监管职能,统一交由新组建的国家药监局行使- 2 - – 2009 年,商务部接手药品流通行业的管理工作,负责研究制定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而药品经营企业的准入管理依然由药监局负责– 2011 年 5 月, 《规划》正式发布,通过鼓励药品流通企业兼并重组、充分竞争,提高行业集中度,发展现代药品流通和经营方式?《规划》要求到 2015 年,形成 1~3 家年销售额过千亿元的全国性大型医药商业集团, 20 家年销售额过百亿元的区域性药品流通企业?药品批发百强企业年销售额占药品批发总额 85
三星经济研究院-中国医药流通行业的规划纲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