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我的家风故事( 10 篇)
我叫马旺花,我的家庭是一个平凡而简单的回族家庭, 有五口人,我和丈夫、两个乖巧可爱的女儿,还有一位就是我的婆婆。从结婚那天起,我们就一直生活在一起,而且我们会一直这样生活下去,因为我们彼此离不开。
我和丈夫都在机关单位工作,经常加班加点,因此家 中的柴米油盐、物业费、取暖费、水电费等等琐碎的 事情我和丈夫从来都没有操心过, 婆婆说 “你们踏实工
作,这些小事不用你们操心,家里有我,你们放心 ”。
无论家中水管坏了、厕所堵了、吊灯闪了,这些恼人的麻烦因为有她而不再是问题。婆婆喜欢唱歌跳舞, 可是为了这个家她真的就把她热爱的舞蹈戒了,一心扑在照顾我们和教育孩子的繁琐生活里。
我们居住的小区老人居多,儿女大部分都不在身边, 大到搬家小到存个电话号码都会找到我们,我们也乐 此不疲的帮助着。我在整理家务时看到一摞小红本, 原来是无偿献血证。起初我以为那是丈夫的,可当我 翻开看到每一本上名字却都是婆婆的,婆婆还总是遗 憾的说 “我已经超了献血年龄了, 不然我会一直这样献下去”。
我的两个女儿,大女儿刚刚三岁,小女儿也才九个多月,照顾孩子是劳心费力的差事,可她却做得有滋有味。教孩子学习一些基本礼仪和生活经验,以及渗透到她老人家骨子里的文化和品行美德,每天不厌其烦
一点点的传授给她们。 婆婆逢人便说 “这是我的闺女 ”,而我视婆婆为母亲、为闺蜜。一次,恰逢我在攻读研
究生,原本单位、学校、家庭 “三点一线 ”的生活却因婆婆不慎将腿摔骨折而彻底打乱了。丈夫出差在外, 心急如焚的我急忙赶回家借来轮椅把婆婆送往医院, 忙前忙后办理各种手续和检查,同时还要处理单位工 作,操持家务、陪她聊天,完成学校的课业。三个月 下来,我因免疫力严重下降住院了,为了照顾好我, 婆婆拖着尚未痊愈的腿奔波于家和医院中,也为了我 不落下课程,婆婆毫不犹豫的拿起了书本去替我上课, 这一上就是半个多月,为此她买来录音笔为我记录整 个课程,还有那字体有些凌乱的笔记,可那却是她对 我满满的爱和支持,婆婆现在逢变天就会腿疼,就是 那时留下的病根。我视丈夫为战友、为知己,他常说 “家是我们的,家人是用来疼的! ”
身边的人经常给婆婆说,你真有福能找到这样的好媳妇,可我更想说我最幸福能拥有这样的好妈妈。在我看来,不同辈分、不同年龄、又有血脉亲情连接的亲
密关系,正是我们自觉包容谦让,用爱经营,无法割舍的亲情和幸福。幸福不是在别人的眼里,而是在我们自己的心里。
(篇二)
我家的家风家训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在很多幸福和谐的家庭里,都有自己的家风和家训。我家的家风和家训可以概括为 老实做人、与人为善、踏实做事、勤奋节俭。我的家 人是这样做的,也这样要求我们,让我们受益匪浅。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爷爷是村里有名的热 心人;爸爸老实本分,是村里出名的老实人;妈妈勤 俭持家,生活中勤俭节约,是邻里公认的。我记得小 时候,我听到最多的夸赞就是 “人家这孩子老实, 跟他爸爸一样 ”。
但是,有一次爸爸的一位老同学来家里做客, 说:“你爸爸上学那会儿太老实,你别像你爸爸那样,太老实 会吃亏的。 ”当时,我觉得叔叔说的也有道理, 我一时真不知道该不该做个老实人。从小在农村长大,家人 的勤劳能干对我影响很大,可以说什么农活都做过。 所以,在之后的工作中,我从来不怕吃苦不怕累,因 为我觉得这些跟干农活相比轻松多了。
十岁之前,爸妈不让我跟他们到地里干活,我就在家里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收拾屋子做饭照顾妹妹,七岁时,我已经可以烙大饼。也许正是得益于那时的经历, 我做各种家常饭菜得心应手,这点也成了我后来找对象的一个筹码。
那时,我就觉得长大了就应该多干活,这样长辈就能
少干点。我爷爷经常和别人提起我的一句经典话,说 我曾经对爷爷说, “我多干一点, 爷爷就少干一点。 我越长越大,就干的越来越多,爷爷慢慢老了,就可以 干的越来越少 ”。我不记得什么时候说过了, 翻译成现在一句很常见的话应该就是,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 老。
我的家人做人老实,做事踏实,为人善良。爷爷在我
们村里人缘特别好,他乐于助人,为人和善,认识爷爷的人都说他是个特别热心肠的人。不管谁家有事只要被爷爷碰到,能帮就帮。爷爷爱做小买卖,认识很多做小生意的,算盘打得也很好。记得村里谁家卖粮食,卖牛卖羊啊,都会叫爷爷帮忙。爷爷虽然没上过学,但算数能力特别强,有爷爷在场肯定能卖个好价钱,还不会算错账。村里谁家有个红白喜事,爷爷肯定会到场,端菜洗菜、烧火洗碗,忙里忙外,直到现在八十多岁了,他还会去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爷爷
还爱赶集,每次赶集都会问问邻居们有没有带东西的, 于是每次赶集回来,他的小三轮都
我的家风故事(10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