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说课教案赤壁赋说课
一、说教材 (一)本节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赤壁赋是苏轼一篇以游赏山水为题材的辞赋,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语言精练优美、内容隽永深长。它被作为讲读课文选人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②第三单元。
该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学类散文,品味作者抒发的情感和文章寄寓的志趣,在重复阅读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文言文语感,培养学生对自然之美的感受能力。赤壁赋的教学是实现这些目标的关键。
(二)教学目标(PPT显示)
、情、理交融的特点。
,体验作者的情感,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
(三)教学关键(PPT显示)
、情、理交融的特点
(四)教学难点(PPT显示)
怎样了解文中的主客问答
二、说教法、学法
采取的教法是:
采取的学法是:
三、说教学过程
(一)新课的导入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一个不可多得的通才,她精通琴棋书画,其词开一代豪放词先河,其文名列唐宋八大家。她就是苏轼。但这么一位旷世奇才,却命运坎坷,一再遭贬。她第一次被贬是在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然而坎坷的经历,囚犯般的黄州生活并没有使苏轼消沉下去,她以一个超然乐观、旷达洒脱的胸怀和气度,在难以忍耐的苦难环境中自得其乐,于“江上之清风”
“山间之明月”当中享受“造物者之无尽藏也”。现在,让我们走近苏轼,泛舟赤壁,一起享受赤壁赋中的“江上清风”“山间明月”……
(二)整体感知
前人称赤壁赋“以江山风月作骨”。“江”“月”是这篇赋描写的主景,抒情的触媒,议论的载体。我们不妨先把课文朗诵两遍,找出和江月相关的句子。
第一遍朗诵,要求依据注释了解句子,并画出课文中描写江月的句子。
PPT显示:
月出: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月影: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水光: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第二遍朗诵,要求找出课文中议论水月的句子
PPT显示: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客亦知乎水和月乎?……
(三)探讨课文中作者的思想情感
古人“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古人吟诗作赋,“一切景语皆情语”。赤壁赋这篇美文在写景的同时当然也会倾注作者的情感。那么,苏轼在这篇赋中到底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又是怎样抒发情感的呢?请大家思索下列问题:
,流露了哪些情感?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PPT显示:
?
PPT显示:
其一、来自歌词中的“美人”
赤壁赋中统计了一段歌词:“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人常见“美人”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屈原的离骚中有“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美人”指的是楚怀王。而赤壁赋歌词中的“美人”却在“天一方”,结合苏子此时的处境,不难体会诗人是借诗歌表示自己的忧郁之,隋、政治苦闷之意。
其二、来自客人悲怨的“箫声”
客人吹洞
2021年赤壁赋说课教案赤壁赋说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