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老师教学心得小故事大启发.doc小学品德与社会老师教学心得小故事, 大启发
在我记忆深处有这样三句话:“第一重境界:看山是山, 看水是水。第二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 重境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是佛家的三重境界, 我觉得这三句话很好地印证了我对教学内容处理能力提高 的过程。初次接触课改后的《品德与社会》学科时,打开 书本我看到的仅仅是几张简单的图画,几行简练的文字, 别说是老师讲,就是孩子看两眼都能明白这篇课文说的是 什么事儿。这真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啊!” 一年之后 经过学习我知道了这些简单的图画,简练的文字背后隐藏 着生生不息的生活资源,其中蕴涵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师必须精选教学内容,重视活动的设计,注重落实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这已经是够简捷的内容了,怎么再精选 呢?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教参和课标,教学内容的选择该 从何处下手呢?哪有那么多活动呢?蕴含的价值观我怎么 没看出来呢?可谓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弄得我 一头雾水。
这几年来,每一次讲课对自己都是一次磨练,经过多 次观摩研讨,使我渐渐懂得了: “能备好教材是教学效果优
劣的一个重要因素,关键是要正确解读教材、充实教学内 容和挖掘教学资源”。
我们都知道《品德与社会》的内容涉及很广泛,包括: 社会生活、地理、历史、道德、法律、政治、经济、文 化、环境等诸多方面,内容采用综合主题的方式,有机融 合了各个领域的内容,进行重新整合的课程。并且以儿童 不断扩大的生活范围、生活区域为中心,逐步扩大;以儿 童现实生活的今天为出发点,向过去和未来延伸,将各方 面内容交织起来构成课程的综合主题,每一个主题,可根 据地方特色进行增加、删除、减少、补充,是一种开放式 的建构体系。
教科书采用了大开本,充分利用了每页的空间,同时 采用大量的照片和图画,设计了几个主要人物,学习的内 容又是以几个人物的对话、旁白、作文、日记、问题等形 式出现,帮助学生学习和启发学生思考。在文字边上留出 了空白处,让学生也有了自由发挥的空间。苏霍姆林斯基 说过,“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一一总感到自己 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儿童更是这样,他们特别好 奇和渴望知识。一本类似于连环画、科普读物的开放式的 教科书肯定会使儿童爱不释手。
女口:在讲《遵守交通规则》时,首先我组织学生做一 个小游戏,让一部分孩
小学品德与社会老师教学心得小故事大启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