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乞巧》教学设计.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乞巧》教学设计
永嘉瓯北二小 缪毓萍
设计理念:
《乞巧》是人教版第六册第八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组教材围绕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这一主题来编排的。再一次把学生带回儿时倾听大人们讲故事的快乐中去,感受古人的想象是多么丰富。《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古诗。也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而且浅显易懂,并且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
语文教学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想。而古诗教学中把学生带入情境,有滋有味地朗读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主要通过读、思、议、想、说、写等形式使学生主动探求知识,进入古诗境界。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全程参与,在探究活动中达到自悟自得。
学习目标:
1、认识“乞、霄、”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课前准备:
1、教学课件、古典音乐。
2、收集牛郎织女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同学们,我们祖国的文化源远流长,而古诗更是文化宝库里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你的记忆中有哪些和中国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呢?(学生诵读《清明》、《元日》、《九月九日亿山东兄弟》)
  2、那同学们在平时学习古诗时,有什么好的方法吗?把你的好方法介绍给大家吧!
3、过渡:原来学习古诗有这么多的好方法啊!可以多读、多背、多记,也可以查字典、查资料、看注释,还可以想别人请教。那就带着这些好方法,再来学习一首和中国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吧!
二、初读自悟,整体感知。
  1、齐读课题。看老师写课题
看这个“乞”字,你想提醒同学们在书写时注意什么呢?同学们在书写的时候,可一定要注意哦!(生写)
  2、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林杰所写的。谁了解林杰。
请大家打开课本,出示要求
3、反馈:谁来读 齐读  
4、正音:大家发现了诗的第一行有两个字的读音是一样的吗?(宵—霄,用点标出来)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5、古人云:独而无学友。(生:则孤陋而寡闻)这句名言是什么意思呢?(生:一个人单独学习,而没有一起学习的朋友,就会见闻少,知识浅薄)对,那就找到你身边的同学,用上你们的好方法,结合课文的注释和课后资料袋里的内容,想一想,与同桌讨论讨论,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作上记号?
6、反馈: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说)通过你们的合作学习,我们了解了古诗的大概意思,也正应验了孔子的话:三人行(生:必有我师焉),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就要学会与他人交流,向他人请教!
7、那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问的好!古人云:敏而好学,(生:不耻下问)在读书学习时,就应当勇敢地提出自己的疑问!
三、品读鉴赏,积累内化。
1、通过合作学习,大家对诗有了大概的了解。不过,要细细地读,才能读出诗里含着的画和故事。
2、再读一读,看这次你读出了几幅画面(天上、人间)
(一)、先来看看第一副画面(读)
第一行里有两个字的读音一样,意思也一样吗?(理解七夕、碧霄)想象夜空,“碧霄”是什么样子呢?
出示课件:夜空图。师:浩瀚的宇宙,群星闪烁,犹如(颗颗宝石)
在点点繁星中,有两颗星星尤为耀眼

《乞巧》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q93485240
  • 文件大小33 KB
  • 时间2021-03-2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