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家燕的概念燕子是一种候鸟,冬季的时候会飞到南方过冬, 到了春夏季又飞回到北方, 而且因为燕子有很强的方向感,所以它能找到第一次筑巢的地方,因此每年它都会在秋冬季飞走离开, 在春夏季飞回来,就像回家一样,因此叫家燕。家燕(学名: Hirundo rustica )为燕科燕属的鸟类. 家燕雌雄羽色相似。前额深栗色,上体从头顶一直到尾上覆羽均为蓝黑色而富有金属光泽。两翼小覆羽、内侧覆羽和内侧飞羽亦为蓝黑色而富有金属光泽。初级飞羽、次级飞羽和尾羽黑褐色微具蓝色光泽,飞羽狭长。尾长、呈深叉状。最外侧一对尾羽特形延长,其余尾羽由两侧向中央依次递减,除中央一对尾羽外,所有尾羽内翈均具一大型白斑,飞行时尾平展,其内翈上的白斑相互连成‘V’字形。颏、喉和上胸栗色或棕栗色,其后有一黑色环带,有的黑环在中段被侵入栗色中断,下胸、腹和尾下覆羽白色或棕白色,也有呈淡棕色和淡赭桂色的,随亚种而不同, 但均无斑纹。虹膜暗褐色,嘴黑褐色,跗蹠和趾黑色。幼鸟和成鸟相似,但尾较短,羽色亦较暗淡。家燕的外形特征家燕的生态特征分布范围栖息环境种群保护生长繁殖生长习性家燕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包括整个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地区、阿拉伯半岛以及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岷山-秦岭-淮河以北的亚洲地区。印度次大陆及中国的西南地区,包括印度、孟加拉、不丹、锡金、尼泊尔、巴基斯担、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以及中国西藏的东南部地区等。中南半岛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 包括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以及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香港、海南岛。: 分布范围栖息环境家燕在是一种夏候鸟,喜欢栖息在人类居住的环境。村落附近,常成对或成群地栖息于村屯中的房顶、电线以及附近的河滩和田野里。生长习性家燕善飞行,整天大多数时间都成群地在村庄及其附近的田野上空不停地飞翔,飞行迅速敏捷,有时飞得很高, 像鹰一样在空中翱翔,有时又紧贴水面一闪而过,时东时西,忽上忽下,没有固定飞行方向,有时还不停地发出尖锐而急促的叫声。活动范围不大,通常在栖息地 2平方公里范围内活动。每日活动时间较长,据在长白山的观察, 一般早晨 4: 00 多即开始活动,直到傍晚 7: 00 多钟才停止活动。其中尤以 7: 00-8 : 00 和 17 : 00-18 : 00 最为活跃,中午常作短暂休息。有时亦与金腰燕一起活动。主要以昆虫为食,食物种类常见有蚊、蝇、蛾、蚁、蜂、叶蝉、象甲、金龟甲、叩头甲、蜻蜓等双翅目、鳞翅目、膜翅目、鞘翅目、同翅目、蜻蜓目等昆虫。家燕的繁殖期为 4-7 月。多数 1年繁殖 2窝,第一窝通常在 4-6 月, 第二窝多在 6-7 月。通常在到达繁殖地后不久即开始繁殖活动,此时雌雄鸟甚为活跃,常成对活动在居民点,时而在空中飞翔,时而栖于房顶或房檐下横梁上,并以清脆婉转的声音反复鸣叫。经过这种求偶表演后,雌雄家燕即开始营巢。巢多置于人类房舍内外墙壁上、屋椽下或横梁上,甚至在悬吊着的电灯头上筑巢。筑巢时雌雄亲鸟轮流从江河、湖泊、沼泽、水田、池塘等水域岸边衔取泥、麻、线和枯草茎、草根,再混以唾液,形成小泥丸,然后再用嘴从巢的基部逐渐向上整齐而紧密地堆砌在一起,形成一个非常坚固的外壳。然后用 3-5 天的时间衔取干的细草茎和草根,再用唾液将它们粘铺于巢底,形成一个干燥而舒适的内垫,最后再垫以柔软的植物纤维、头发和鸟类羽毛。每个巢从开始营造到最后结束,需 8-14 天时间。巢的大小据在长白山测量的 5窝,外径为 12-13cm ,内径 8-10cm ,高 5-8cm ,深 3-5cm , 巢开口向上,呈平底小碗状。生长繁殖家燕是中国人民最熟知和最常见的一种夏候鸟,分布广,数量大,也深受人们喜爱,自古以来就有保护家燕的习俗和传统,认为家燕来家筑窝会给家庭带来幸运,因而不仅保护家燕,还常常为它们提供筑巢条件,从而使家燕得到繁衍、种群不断壮大。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变化,一些人怕弄脏屋子不让家燕在房上营巢, 有的甚至捕食家燕,从煮烤麻雀转而煮烤家燕,从而使家燕的种群数量受到很大影响,历史上家燕分布较多的地区, 也很少见到家燕了。有的地区已将家燕列入了地区保护动物名单。我国也在积极保护家燕这一种群,我国国家林业局2000 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种群保护燕子是人大自然的益鸟,主要以蚊、蝇等昆虫为主食, 几个月就能吃掉 25万只昆虫,所以人们不能伤害它.。燕子在冬天来临之前的秋季,它们总要进行每年一度的长途旅行——成群结队地由北方飞向遥远的南方,去那里享受温暖的阳光和湿润的天气,而将严冬的冰霜和凛冽的寒风留给了从不南飞过冬的山雀、松鸡和雷鸟。家燕的相关知识
家燕的生态特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