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学过程要体现师生积极互动,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就是多年以来课堂教学所倡导的"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要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真正起到主导作用。
教与学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识,兴趣盎然地探求新知识,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精心设计导入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新课的开始 ,教师用贴切而精炼的语言,生动巧妙地导入新课,就可以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起他们浓厚的兴趣,为整个教学过程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才能使他们愉快而主动地投入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个性需求,把他们带入趣味横生的境界,使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的角色,学生一旦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性,才能将潜在的学习力能发挥出来。学生才能成为课堂的主体因素。
二、激发学习兴趣
世界上所有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等都是由于他们本人对事业的钟爱而最终成为"家"的,其钟爱就是浓厚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才会全身心地投入,才会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应首先考虑到学生的兴趣激发。
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钻研教材时应着重考虑学生对新的学习内容的认识能力,看那些知识点不需要教师讲,只需要引导自学就能解决的,教师就不应去讲去练;对那些学生自学后似懂非懂的知识点,教师应提供学习方法,作好指导与点拨,使学生在学业困惑面前通过别人提醒帮助,经自己努力由模糊到清晰,由生疏到熟练;对那些让学生自学后怎么也弄不懂的知识点,教师就要根据实际情况相机去练。处理好上述三种情况后,学生才能产生自我学习,自我训练的冲动,他们的兴趣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出来,这时候不需要教师去怎么教,而只需要引导学生怎样学,教师只担当学生学习的顾问和参谋,尽力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条件。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所获取的知识和技能才是自己认的,才能持久、牢固,这才体现了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
三、促使自我探究
学生有了学习兴趣之后,教师要促使学生自我探究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在遇到学习困难时,自己设法解决,以便为今后的自我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使学生终生受益。对于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尽量减少他们探索的历程和难度,使他
课堂互动效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