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花
教学目标 :
(一)知识与技能
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以培养语感。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各种朗读方式(自由朗读、表演读、齐读)使学生把握诗歌基调;通过自主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投入真情,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
教学难点:利用想象,鉴赏诗歌,并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抒写感情。
教法设计:
1、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要求学生了解作者情况,掌握生字词语,课堂进行检测。
2、《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文学作品,要重视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对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有自己的评价,能有自己的见解;对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有自己的感悟。因此,在教学中,营造一个让学生感受爱的氛围,要采用恰当的方式,去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3、本单元教学指出,学习诗歌,要在整体感悟的基础上,注重语言的品味、积累和写法的借鉴。还要学习朗读技巧,学习圈点勾画的学习方法。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悟,在读中思,在读中去分析理解,从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感悟爱的美好、圣洁。
4、在教学中,尽可能开放课堂,给学生较为宽松的活动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从而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质疑探究。
3、指导学生抒发对母亲的爱。
课前准备:制作课件,课前2分钟播放歌曲《妈妈的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课前老师播放了一首歌,大家听出歌中所蕴涵的感情了吗?(生谈)这首歌是老师小时候流行的,20多年后的今天,听起来依然很动人,因为它表现了母亲对儿女无私的爱,更唱出了儿女对母亲的深情的倾诉,这种感情不会因为时空的流转而改变,这是人类共同歌颂的永恒主题。今天,我们就跟随印度诗人泰戈尔走进诗的国度,去接受一次亲情的洗礼!请同学们大声的说出这首诗的名字。(老师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一)作者简介:
1、请同学们打开书124页,通过课下注释来了解坐着的基本情况。(齐读)哪位同学还能对作者的重点情况进行补充?同学们补充了这么多,老师也想补充一些,请看:
2、师幻灯出示补充内容。
(二)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指名读-----齐读。
师:从刚才的表现看,同学们的预习完成的非常好。老师期待着你们更出色的表现。有人说,学习语文了离不开读,我们今天的学习就从读开始。谁先读?你们还是老师?
(三)朗读课文:师配乐朗读-----学生自由读。(出示两个要求)
1、诵读要求;
2、思考:诗中出现了几个人物?透过这些文字,你看到了哪些画面?请用“当妈妈--------------时,我就--------------------”的句式概括。(当母亲做祷告时,我开放花瓣散发香气。当母亲读书时,我将影子投在书页上。当母亲去牛棚时,我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
3、师生交流,教师随即板书。
4、从诗中你读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什么样的妈妈呢?说说理由并让学生试着读出语气。
师:在这里老师要祝贺刚才这两位语气把握很好的同学,因为有感情
《金色花》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