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水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视角
汪自书
摘要:如何合理的利用城市滨水空间和打造景观特色是滨水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主要任务和难点之一。我国滨水城市的发展历程决定其具有共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即城市安全、生态环境保护和景观空间的合理利用问题等。基于问题导向的规划思路,提出“安全-生态-景观”的生态规划思路。即:通过城市防洪和工程地质评估方法确定城市合理的发展方向;通过用地适宜性评价明确城市合理的建设空间,强化生态敏感目标的保护;通过景观格局和视野分析强化景观节点和廊道保护,通过综合分析确定滨水城市合理的空间开发强度。规划运用了城市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原理,综合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为滨水城市相关规划设计工作提供案例借鉴。
关键词:滨水城市,规划设计,生态,安全,景观
滨水城市是当前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热点区域之一,城市滨水空间的合理利用和景观打造成为设计师们面临的主要任务[1,2]。我国具有悠久的濒XX流、湖泊和海洋发展城市的传统,城市与水的关系极为密切[3]。在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和生态保护日渐受到重视的今天,滨水城市具有的资源环境优势更加突出,依赖滨水空间和景观特色的城市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4]。然而,由于长期的规划缺失和资源环境保护意识的缺乏,导致此类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也十分突出,诸如自然灾害频发、水质污染和生态退化及景观破坏等。从生态角度来看,滨水城市规划设计必须着力解决其面临的核心生态问题,寻求更为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模式,实现滨水城市的可持续发展[5,6]。
本文从我国多个滨水城市的规划设计案例出发,在分析我国滨水城市规划设计面临的核心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城市安全、生态保护和景观空间三个系统的规划分析,为相关城市的规划设计工作提供案例积累和借鉴。
1 滨水城市的核心生态问题
滨水城市的发展具有很多共性特征,城市的发展与其濒临的河流、湖泊或海洋关系十分密切。在与水共生共荣的过程中,也面临这一系列类似的生态环境问题。
(1)城市建设的安全问题:滨水城市因其与河流、湖泊或海洋的临近关系,导致其受到洪水、风暴潮等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大,城市建设围面临不同程度的洪水淹没风险,安全问题往往是城市规划设计需考虑的首要问题。同时,还应该考虑城市所处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合理评估规划区地震断裂带、地质灾害易发区分布,确保城市规划空间的安全性。
(2)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滨水特性赋予城市独特的环境资源优势,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也是滨水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之一。然而,城市建设和人为活动的增加导致环境污染的加剧,对临近的河流、湖泊或海洋环境产生巨大影响,导致水质污染和生态系统退化;另一方面,生存在这一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也面临威胁,合理的生态保护空间显得十分必要。
(3)城市景观和空间的合理利用:滨水空间是城市的灵魂所在,合理规划城市滨水景观和空间利用方式,对于滨水城市规划设计十分关键。但是,在我国由于历史开发的原因,城市的滨水景观往往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城市的发展与滨水景观的关系不明晰,通常是无序的盲目利用,导致滨水景观的破坏,缺乏科学的分析和规划引导。
2 规划方法概述
滨水城市
安全
景观
生态
图 1 滨水城市规划设计的生态视角
滨水城市的规划设计应全面分析其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从问题导向的思
滨水城市规划设计生态视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