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里的五角星》案例分析
情景描述:
“第一次这样切苹果的,也许是出于无意,也许是出于好奇。使我深有感触的是,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这个秘密不知从什么地方传到那男孩的幼儿园,然后又由他传给我,现在我又传给你们大家。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苹果里的五角星》
师:怎么理解“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请用课文的话说说自己是如何理解的?
生1:词典中说魅力是“很能吸引人的力量”,我结合课文与词典中的解释,感觉本文的魅力指的是拦腰切苹果发现到五角星,是许多人没有发现,所以特别吸引人。
生2:在第5段中“这个秘密不知从什么地方传到那男孩的幼儿园,然后又由他传给我,现在我又传给你们大家。”可以看出吸引人的力量。
生3:从“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这句话中,可以读出魅力的意思就是创造力。
生4:读完这篇文章我知道,那种从顶部切到底部的切法是常用的方法,是没有魅力的,是不要传的,而因为拦腰切的人太少了,而拦腰切又能发现到五角星的人更少,所以才有魅力。
师:我反复读了第1、2、3自然段,从邻居家的小男孩显示显示他学会的新本领,并且还要亲自切苹果来显示,可以看出苹果中的五角星自身的魅力已经感染了这个小男孩。
师:从第4、5自然段中作者发自内心的话,可以读出作者是被感染了,尤其是“现在我又传给你们大家”。
师:听了你们的说法,看得出你们已经解决了许多问题。怎么理解“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请同学们自读第四自然段,我想你们一定能够自己理解。
分析与反思:
这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苹果里的五角星》中的第五自然段,也是整篇课文的重点。我觉得这段话中,“魅力”这个词不太好理解。而就本课学习而言,如果孩子不能真实地理解这个词,就很难理解本文作者告诉学生的创造力。所以我要求学生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来体会。通过小组讨论学习。
听了学生的一系列回答,我觉得他们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了“五角星”的魅力,或者说是创造力的魅力。于是我想请学生谈谈为什么拦腰切苹果的人那么少,大家为什么不拦腰切呢?于是我又听到了这样的声音:因为从顶部切到底部美观、公平,人们习惯了也就这么做了。是啊,因为好看、美观,人们发现不到丑拙之中也有美;因为公平,人们少了发现;因为习惯,人们缺少了思考,少了创造发明……很多时候,我们都会陷入一定的思维定式。假如有人掉到水缸里,我们的常规思维的把他从水缸里拉出来,使人脱离水。但几百年前,就有司马光“砸缸救人”,使水脱离人,成功地救出了他的伙伴。可见,古时候的就可以打破常规,救人脱险,那么我们就更责无旁贷了。
那么什么是打破常规,什么叫创造力呢?“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
”即换一种思维方法。它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创造出独特的、新颖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如何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
一、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个充满友好、民主的教学氛围,往往能培养出智慧超群、思维敏捷、具有独创精神的学生。允许学生提意见,创设一种民主气氛。无论学生的意见正确与否,我们都必须给予他最基本的自由权利。
苹果里的五角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