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推荐-琵琶乐曲介绍--花木兰.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花木兰
琵琶协奏曲,乐曲讲述了“花木兰替父从军”的历史故事,热情歌颂了这位巾帼英雄的勇敢坚强和爱国主义情操。
  花木兰:琵琶协奏曲。顾冠仁据北朝民歌《木兰辞》而作,于1980年“上海之春”音乐会上首演。此作品在全国第三届音乐作品(民族器乐)评奖中获三等奖。
  这部单乐章协奏曲采用了奏鸣曲式结构:
  呈示部“木兰爱家乡”的主部主题来自五四时期广泛流传的爱国歌曲《木兰辞》(白宗魏曲),质朴委婉,富于民歌风味。琵琶施以推、拉、吟、揉等技法,使之更为柔美,表现了木兰温柔的少女性格。副部主题是活泼的小快板,由琵琶与乐队不断呼应发展着,表现了木兰练武时的飒爽英姿。主部主题再现时,乐队全奏,琵琶在高音区用摇指重复呼应,出现了呈示部的高潮,抒发了木兰对家乡的热爱。
  展开部“奋勇上战场”包括三个段落:
  “入侵”段以乐队强烈的不协和和弦开始,低音管乐器吹出凶暴残忍的侵略者主题,然后琵琶以散板奏出一连串先宽后紧的音型,刻划木兰闻敌入侵的不安心情。接着乐队全奏出高亢明亮的大调旋律,表现了木兰决心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坚强意志。
  “出征”段在急促的马蹄声中展开,琵琶以“凤点头”的技法,描绘出战马奔腾、由远渐近的出征场面。
  “拼杀”段是全曲的高潮,琵琶用传统武曲中并弦等技巧,并通过与乐队的快速竞奏和频繁的转调,展现出木兰浴血沙场的壮阔画面。
  再现部“凯旋回家园”,一开始就鼓角齐鸣,描绘乡亲父老欢迎木兰凯旋归来的热烈场景,然后琵琶奏出变化了的主部主题,细腻地刻划了木兰重整女装时的喜悦心情。
  尾声中又出现了“出征”的音调,表达了花木兰随时准备重跨战马的坚强决心。这部协奏曲在如何运用和发展民族乐器的传统表现手法并使它与西洋音乐形式及作曲技法相结合等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
顾冠仁和琵琶协奏曲《花木兰》
顾冠仁,琵琶演奏家、作曲家。中团委员。 1942年1月1日出生于江苏海门,7岁开始向上海丝竹名家瞿东生学习琵琶演奏。1957年考入上海民族乐团任琵琶演奏员。1961年改任专职作曲,并入上海音乐学院进修,师从黎英海、刘福安。1965年结业回团从事专业音乐创作。1991年1月起任上海民族乐团团长、艺术总监。先后率团赴香港、澳大利亚、新西兰、台湾、美国旧金山演出(旧金山“上海周”活动之一)。1994年3月,香港演艺学院于学院音乐厅举办“顾冠仁作品音乐会”,由作者本人任指挥。1995年8月乐团改制,任艺术总监。1997年1月在香港文化中心指挥香港中乐团举行(古韵回响)音乐会。同年2月在香港参加“中乐发展国际研讨会”,发表论文“努力发展民族乐队交响性功能及交响性创作手法”。10月指挥新加坡华乐团在新加坡世界贸易中心礼堂举行题为“亘古通今”的音乐会。1998年初参加台北作曲研习营,作专题讲座,介绍琵琶协奏曲《王昭君》的创作。7月指挥上海民族乐团演奏同心曲通过卫星联播,参加庆祝香港回归一周年大型演出活动。1999年3月在香港演艺学院举行第二次“顾冠仁作品音乐会”,由作者本人任指挥。2000年4月,辞去上海民族乐团艺术总监的职务,为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艺术创作中心签约作曲家。主要作品有:琵琶协奏曲《花木兰》(1979)《
王昭君》(1995);琵琶独奏曲《变奏曲》(1979);合

推荐-琵琶乐曲介绍--花木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回忆笑一笑
  • 文件大小30 KB
  • 时间2021-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