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卷( $ % % & 年) & 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1 , 1 2 物理学咬文嚼字编者按! ! 随着物理学的不断发展, 物理学名词层出不穷, 物理学名词的渊源与使用为大家所关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曹则贤研究员对物理学名词颇有研究, 故《物理》杂志特开辟此“物理学咬文嚼字”专栏, 邀请曹则贤研究员定期发表见解, 以活跃《物理》的版面并引起读者对物理学名词讨论的兴趣。开篇词子曰:“??名不正, 则言不顺; 言不顺, 则事不成; ??君子于其言, 无所苟而已矣。”! ! 物理学, 实际上所有的自然科学, 是全人类的普适的精神财富, 它不应该因为语言载体的不同而产生任何差别。数学是物理学思想的可靠载体, 但一种叙述性的语言作为物理学的载体仍然是必要的。这一现实, 决定了因为载体语言, 以及该语言所表达的文化的不同所造成的对物理学理解上的差异。不同的语言可能呈现给学习者不同的物理图像, 而不同的文化塑造了研究者不同的风格从而将物理学导入不同的方向。比较一下德语物理学教科书之有板有眼注重现实细节和法语教科书之轻灵飘逸注重数学理性, 你会恍惚觉得这是来自两个世界的物理学, 你也就能理解为什么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德国收获的更多是产品而法国收获的是 3 4 5 4 2 2 4 6 的诺贝尔奖。就科学的传播来说, 虽然科学的发展让专业词汇变得精致脱俗, 但略微仔细考察其起源就会发现它们大多依然是世俗世界中土得掉渣的交流单元。在向公众( 包括未来的专业科学家) 传播科学的过程中, 专业词汇依然是作为其本来世俗面目为公众所理解的, 而那些远远脱离实际生活的新词汇在当前的专业人士中间并没有共识。就科学的严谨性而言, 真理和谬误有时就像实数轴上的有理数和无理数, 比邻而居; 稍许的理解偏差就会造成是非颠倒的局面。而语言的灵活性与科学严谨性的不协调正是歧义产生的地方, 是科学理解与科学传播的敌人。因此, 对于研习物理学的人来说, 从语言的角度理解一个物理概念的演化多少是有些助益的。人类社会的主导性语言是随着文明变迁而改变的。中文、希腊文、埃及文与拉丁文都曾作为不同时期人类文明顶峰的载体而成为科学的载体。物理学初现于古希腊。所谓经典物理, 其中经典的意思就是源自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艺术标准、原则和方法的或以其为特征的的意思。希腊语和拉丁语就是西欧文化艺术的根基。近代科学产生于欧洲, 开普勒、牛顿时代的作品基本上都是用拉丁语写成的。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以至今天, 拉丁语对欧洲人来说都意味着品味和学养, 法国小说《红与黑》中的男主角木匠之子 7 - . / 4 2 8 9 : 4 . 就是因为会流利的拉丁语而得以混迹上流社会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前, 德语是科学语言, 至少是数学和物理的语言; 德国的哥廷根、海德堡和柏林都曾是世界科学的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世界科学的中心转移到美洲的美利坚合众国, 英语也随之成为科学的语言。当今世界一个有成就的科学家不会英语, 不能说严格的不可能, 至少是非常稀罕的例外。当然, 英语的前身为古德语( ; : 9 < 4 : = 0 2 / 1 ) , 是德语的条顿化。所谓的盎格鲁> 撒克逊, 不过是德国北部两处向英伦三岛移民的发源地。而英伦
物理学咬文嚼字之01:关于物理学.pdf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