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1949年9月,中隆重举行。
A、大会制定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
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
C、大会确定:五星红旗为新中国
的改名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新中国采
用公元纪年。
D、大会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2、《共同纲领》确定: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
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3、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已经取得伟大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中国
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
5、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10月。
第二课
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
1、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开始。
2、土改完成的历史意义: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
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
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回复和发展。
3、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司令员率领下,
开赴朝鲜战场。
4、1953年7月,美国侵略军被迫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环
境。
第三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1、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大会讨论通过了《中
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
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致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决定周恩来为国院
总理。
4、1953年12月,我国政府在同印度政府代表谈判的过程中,首次提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5、1955年4月,亚洲和非洲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会议。
第四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1、1953年,中国共产党公布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在一个相当长
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
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这
个计划规定:1953—1957年为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
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对资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