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008年9月1日,重新修订颁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修订《规范》,是贯彻落实中央8号文件和胡锦涛总书记"8·31"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
原则:一是坚持"以人为本"。二是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三是坚持广泛性与先进性相结合。四是倡导性要求与禁行性规定相结合。五是他律与自律相结合。
一、爱国守法。二、爱岗敬业。三、关爱学生。四、教书育人。五、为人师表。六、终身学习。新《规范》共六条,体现了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和时代特征,"爱"与"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
●"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
●"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
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学者是斯腾豪斯。多元智力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提出者为加德纳。“学习中心论”美国杜威。
1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以语文知识为基础,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文积累(文化底蕴)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的融合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也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2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与接受学习相对而言的,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意识和自我冬至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的关键在于引导,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在学生独立读书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见解以后再去合作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不断丰富自己,加深理解,提高认识,获取深刻的体验,同时培养一种与他人相处共同生活共同学习的处世态度和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4探究学习: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探究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探究过程本身要培养小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要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取探究的乐趣
7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必要而直接的条件(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就是课程的要素来源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与水平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就属于课程的实施条件
8语文课程资源:是教学的基础,是语文实践的必要它可以理解为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校内校外的一切课程资源
9人本语文课程资源:以人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包括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相关人士等
11动态语文课程资源:是指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那些以活动过程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
12体验学习:指个人在人际活动中充分参与并获得个人经验,在对话交流中获得新的知识,并将之整合运用于未来的解决方案或策略上,达成目标或愿望简而言之,凡是以活动为开始,先知后行的学习方式,都可以称之为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