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1年答万松浦书院网站问万松浦书院.docx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答万松浦书院网站问万松浦书院
采访者:万松浦书院网站陈永、田恩华以下简称网   受访者:陈世旭以下简称陈   网:现在,中国正面临着“商业文化”和“全球化”的挑战,中国的作家们该怎样应对这种挑战?
  陈:我这次到万松浦书院来,最突出的一个感觉就是“静”。就是那种“小径容我静,大地任人忙”的“静”;那种“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的“静”。我以为“静”是一个境界,能不能“静”下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命运。我们现在有些作家,像我这么,老是静不下来。伟大的作家首先是有“静心”的作家。
  因为她是生活的思索者,生活的评判者,当然也是生活的参加者,思索和评判就是她对生活的参加,面对着一个纷繁复杂的改变的世界没有“静心”,那就只能随波逐流。“静”不是一切静止,是指内心的“静”,内心没有躁动,没有过分的欲望,唯一所做的就是静静地观察,静静地思索,静静地表示。
  对于整天谈论所谓产业化、盈利、市场化运作,或是整天躁动不安、费尽心机不拿诺奖誓不罢休的部分作家来说,我总是很怀疑她作为作家的结果到底怎样。说是“体验”,是什么“体验”呢?有外在的“体验”吗?一个作家写得好好的,忽然说自己要体验当老板,体验完了回来以后就成了大作家了,到底有多大可能?有的人认为应该投入到这个那个“海”中去,但我看到的是很多投入到种种“海”中去的人再也没有回来。腰里可能缠了万贯,笔下却没有了文学。我并不是说作家当官、当老板、掌权、发财不好,但那是另一个话题了。
  网:现在也流行着这么的看法,现在文学已不再是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因此更需要到社会上去呼吁,让大众把眼光重新投回到文学的身上。你同意这么的看法吗?
  陈:我认为根本没有必须。人家不注意你,你就去涂脂抹粉,搔首弄姿,这是徒劳。假如真正要献身文坛,为文学生,为文学死,我以为大可无须天天在媒体上保持自己的新闻性,让自己成为一个明星。说到底,作家是一个思想者,她要避开很多世俗的纷繁。当然,没有必须去当新闻人物,并不是说拒绝媒体,经过媒体能够影响大家,这是必须的。但还是要有古人的那份心思,藏之名山,传以后世。何况实际情况还不是这么。很多好作品出版后不是照样引发了广泛的注意吗?实际上并不是没有些人注意文学。不过假如想要大家像追星一样捧你,走到哪里全部万众欢呼,作家需要这么吗?真正的好作品,真正有价值的文学文本不会被忽略,只是被大家所重视得不像以前那样普遍。正因为这么,就在很大程度上考验作家是否能沉得住气。沉得住气,我以为就会有好作品。而且一个时代大约也出不了那么多伟大作家,真正能够不朽的作家在一个时代里面有三个五个就够了,当然会有很多优异的作家,但多数的则是一个队伍的必须的组成。而像我这么的,最多也就是个在文字生涯中讨生活的过客,人去声息,了无痕迹。这可能有点残酷,有点一将功成万骨枯。明清小说写了那么多,我们今天熟知的不就“五大才子书”吗?现在有些人说没有三国演义了,没有红楼梦了。三国演义、红楼梦是种萝卜白菜种出来的吗?它需要积累。不是哪一个作家去积累,而是无数的作家在积累,一个价值观,一个审美标准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后,才最终形成。三国演义的小说在民间口耳相传了多少年?水浒传的小说在宋代就开始流传了,直到元末明初才成书。红楼梦也一样,中国的医药学,中国的建筑学,中国的饮食学,中国的美学,等等,经过了多么漫

2021年答万松浦书院网站问万松浦书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书犹药也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21-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