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
诊
科
护
理
常
规
心脏骤停的急救护理常规
急性左心衰护理常规
过敏性休克护理常规
急性中毒抢救护理常规
急性食物中毒护理常规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护理常规
一氧化碳中毒抢救护理常规
急性酒精中毒护理常规
急性巴比妥类药物中毒护理常规
急性亚硝酸盐中毒护理常规
十一、急性鱼胆中毒护理常规
十二、中暑抢救护理常规
十三、电击伤抢救护理常规
十四、溺水抢救护理常规
十五、高血压病护理
十六、急性心肌梗塞护理
十七、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护理
十八、上消化道出血护理
十九、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护理
二十、严重复合伤病人的急救护理
二十一、休克病人的急救护理
心脏骤停的急救护理常规
一、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护理常规
按急诊抢救患者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迅速判断患者意识 呼叫患者姓名,轻拍患者肩部,观察其对刺激有无反应,判断意识是否丧失,判断时间不超过10秒。确认患者意识丧失,立即呼救,寻求他人帮助。
2、判断呼吸 看:患者胸部有无起伏;感觉:面部贴近患者的口鼻,感觉有无气体呼出;
听:耳听患者呼吸道内有无气流溢出的声音,判断有无呼吸,判断时间不超过10秒。无反应表示呼吸停止,应立即给予人工呼吸。
3、判断患者颈动脉搏动 术者用食指和中指指尖触及患者气管正中(相当于喉结部位),旁开两指,至胸锁乳头肌前缘凹陷处,判断时间不超过10秒。如无颈动脉搏动,应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
【护理措施】
1、一旦确诊心脏骤停,应立即向周围人员呼救并紧急呼叫值班医师,积极就地抢救,立即进行徒手心肺复苏术(CPR)。
2、紧急实施徒手心肺复苏术,建立呼吸通道
(1)将患者置于硬板床或背部坚实的平面(木板、地板、水泥等),取仰卧位,双腿伸直,解开上衣,放松裤带。
(2)开放气道,清除呼吸道内异物:开放气道采用仰头抬颌法:患者仰
卧,急救者一手放在患者前额,使头部后仰,另一手的食指与中指置于下颌骨外向上抬颌。若呼吸道内有分泌物,应当及时清理呼吸道,取下活动义齿,在开放气道。
人工呼吸:人工呼吸采用口对口呼吸法:抢救者深吸气后,用口唇
把患者的口全罩住呈密封状,缓慢吹气持续2秒,确保胸廓隆起。送气时,用一手拇指与食指捏住患者鼻子防漏气;呼气时,两手指松开。通气频率为10—12分/分钟,每次吹气量为700—1000ml。
应用简易呼吸器法:将简易呼吸器连接氧气,氧流量8—10ml/min,一手以“EC”手法固定面罩,另一手挤压简易呼吸器,每次送气400—600ml,频率10—12次/分钟。
送气同时观察人工呼吸的有效指征,即见患者胸廓起伏。
胸外心脏按压:抢救者跪于患者右侧,快速确定按压部位为胸骨中下1/3处。按压手法:以一手掌根部放于按压的准确部位,另一手平行重叠于此手背上,手指并拢,只以掌要部接触按压部位双臂位于患者胸骨正上方,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按压幅度:使患者胸骨下陷成人为4~5cm,5~13岁儿童为3cm,婴幼儿为2cm。按压频率:100次/分钟。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为30:2。操作5个循环后再次判断颈动脉搏动及自主呼吸10秒,如已恢复,进行进一步生命支持;如自主呼吸未恢复,继续上述操作5个循环再次判断,直至高级生命支持人员及仪器设备的到达。
心肺复苏的过程中密切观察有效指征:①能摸到大动脉搏动,收缩压在80Kpa(60mmHg)以上;②发绀减退,面色、口唇、甲床及皮肤等色泽由灰转红;③散大的瞳孔缩小;④呼吸改善或出现自主呼吸;⑤昏迷变浅或出现反射或挣扎;⑥可以排尿;⑦心电图波形改善。
以上只要出现前2项指标,说明有效,应继续行CPR。胸外心脏按压的同时,可用面罩呼吸囊加压给氧,必要时立即行气管内插管或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
3、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给药通路,遵医嘱及时准确给予各种抢救药物,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并密切观察药物的效果。
4、进行心电监护。如出现室颤,经药物治疗无效,应尽快进行电除颤术
【健康指导】
1、安抚患者,确保患者情绪稳定,使患者配合治疗。
2、与家属沟通,获得理解和支持。
心肺复苏高级和延续生命支持护理常规
按急诊抢救患者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等变化。
评估患者的皮肤是否完好。
准确评估尿量,尤其是每小时的尿量。
评估患者的心理反应,有无恐惧、害怕等。
【护理措施】
一、进行连续心电监护,每小时15—30分钟监测1次生命体征,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等变化,出现异常立即通知医师处理。
继续吸氧,密切观察呼吸频率、节律的变化。行气管插管术能和使用呼吸机者,严密监测呼吸频率、深度、皮肤色泽、血气分析、
急诊科护理常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