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湖居听书的说课稿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引导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我选择了《明湖居听书》,希望能够贴近二期课改的要求。
一、学情分析
我所教授的五班是特色班的学生,他们思维活跃,愿意接受新事物,但喜看表象,难识本质;他们对记叙文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理性认识不足,逻辑思辨能力不强。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明湖居听书》是语文新教材七年级第一学期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单元主题是“技艺超群”。本单元的五篇文章从不同侧面展现了中国民间艺人、能工巧匠神乎其神的技艺,表现了中华民族心灵手巧的特点,这是一笔值得继承的宝贵财富。
本文虽然选自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的《老残游记》,但我认为更主要的是从美文的角度节选的。本文想象丰富,语言绚烂;大量使用比喻,成功运用映衬,把王小玉说书的魅力传递得淋漓尽致,与林嗣环的《口技》前后呼应,正好是帮助学生整合知识、拓展思维、提高鉴赏能力的良好素材。
2、学习目标
基于对学情和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将本文的学习目标定位为:
1)知识目标
根据“一课一得”的教学理念,。
2)能力目标
反复诵读,自然感悟语言的魅力,体现课堂的“语文味儿”。
3)情感目标
感受传统说唱艺术的魅力,激发对文学音乐艺术的热情。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揣摩文中特殊比喻句的作用。
教学难点:
对无形音乐的传神描写。
三、说教法和学法
在教学中,依照“归真、求美、移情”的心理过程,借鉴情景探究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我采用诵读法、讨论法、欣赏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让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贯穿教学始终,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最好的动力。这就要求教师“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利用多媒体,我播放了一段音乐 。“能说说听到音乐的感受吗?”学生可能往往只能用“优美”、“舒服”等话语来描述,于是我就做如下引导:
音乐,是人类心灵的诗章。真正的音乐能打动所有真诚而丰富的心灵。70年代中期,欧洲某乐团为中非
明湖居听书的说课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