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安全知识
主要内容
防火基本理论
防爆基本理论
消防安全技术措施
1
ppt课件
第一节 防火基本理论
一、燃烧的本质和条件
二、燃烧类型
三、火灾及其分类
2
ppt课件
燃烧的本质和条件
本质——燃烧是一种同时伴有放热和发光效应的激烈的氧化反应。
特征——放热、发光和生成新物质。
条件——燃烧三要素:可燃物、氧化剂和点火源
3
ppt课件
燃烧的必要条件
燃烧三角形
可燃物
点火源
氧化剂
4
ppt课件
燃烧过程
固体
气体
融化蒸发
或分解
液体
蒸发
氧化分解
着火
燃烧
5
ppt课件
燃烧类型
1、闪燃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液体表面上能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汽,遇火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称为闪燃。
闪点: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表面能产生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闪点。
闪点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重要根据。液体的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
燃烧可分为闪燃、自燃和点燃等几种类型。
6
ppt课件
爆炸危险性液体根据闪点可分为四类:
可燃液体
易燃液体
第一类 闪点≤28℃
第二类 28℃<闪点≤ 45℃
第三类 45 ℃ <闪点≤120 ℃
第四类 闪点>120 ℃
例如汽油、苯
例如煤油、松节油
例如柴油
例如甘油
物质名称
闪点/ ℃
物质名称
闪点/ ℃
甲醇
7
甲苯
4
乙醇
11
松节油
32
乙醚
45
煤油
40
苯
14
甘油
160
表 几种常见物质的闪点
7
ppt课件
2、自燃
定义:可燃物在空气中在没有外来火源的作用,靠自热或外热而发生的燃烧现象叫做自燃。
物质的自燃可分为两种:
本身自燃:由于物质内部自行发热而发生的燃烧现象。常见的有堆积植物的自燃、煤的自燃等。
受热自燃:物质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发生的燃烧的现象。
8
ppt课件
自燃点: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可燃物质产生自燃的最低温度。自燃点是判断、评价可燃物质火灾危险性的重要指标之一,自燃点越低物质的火灾危险性越大。
物质名称
自燃点/ ℃
物质名称
自燃点/ ℃
黄磷
60
沥青
280
纸张
130
煤
400
棉花
150
木炭
350
木材
250
松青
240
表 几种常见物质的自燃点
9
ppt课件
3、点燃
点燃也称强制着火,即可燃物质与明火直接接触引起燃烧,在火源移去之后仍能保持继续燃烧的现象。
自 燃
点 燃
可燃物由于受到外界热源间接加热或自身放热,受热比较均匀,发生燃烧时可燃物整体温度比较高,燃烧几乎是在整个可燃物或相当大的范围内同时发生的
一般可燃物整体温度并不高,只有在与明火直接接触的局部地区温度升高得很高引起燃烧,开始时燃烧只在热边界发生,然后依据火焰传播特性向可燃物的其他部分传播
表 点燃与自燃的差别:
10
ppt课件
消防安全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