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1年苏辙诗集传对小序的取舍及原因 苏辙诗集传 2.docx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2021年苏辙诗集传对小序的取舍及原因_苏辙诗集传_2苏辙诗集传对小序的取舍及原因_苏辙诗集传
苏辙1039―1112字子由,一字同叔,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苏轼弟。卒谥文定。年十九和兄轼同登进士,又同策制举,历官著作郎、秘书省校书郎、起居郎中。神宗时,王荆公执政,其论多和王氏相抵牾。苏辙论事准确,修辞简严,以大中大夫致仕。曾经筑室于许,号颖滨遗老,自作万余言,不复和人见,如是者数十年。卒追复端平殿学士。辙性沉静简练,其平生好读诗、春秋,病先儒多失其旨,后杜门复理旧学,于春秋传、诗传、老子解、古史四书皆成,叹自谓得圣贤遗意,缮书而藏之。2苏辙诗集传二十卷,对三百五篇诗依次作解。她继承了欧阳修对汉学的怀疑批判精神。欧阳修对小序的非议还以不废序为前提,在诗本义中仍“每篇冠以小序,经文下备列传、笺,后乃系之以论和本义。通志堂本删去小序、经注,止以篇名标题,盖非欧阳氏之旧也。”3而苏辙的诗集传则略去小序后句而不观,在废序言诗的道路上,比欧阳修又前进了一步,为郑樵、朱熹等人的废序言诗开辟了道路。本文具体探讨苏辙对小序作者问题的态度、对小序的取舍,并深入分析了苏辙对小序取舍的原因。
  一、苏辙诗集传对小序作者问题的态度
  苏辙有关小序作者问题在周南・关雎后有很长的一段叙述,现录以下:
  1孔子之叙书也,举其所为作书之,故其赞易也,发其能够推易之端,未尝详言之也。非不能详,认为详之则隘。是以常举其略,以待学者自推之。故其言曰:“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夫唯不详,故学者有以推而自得之。2今毛诗之叙何其详之甚也!世传认为出于子夏,予窃疑之。子夏尝言诗于仲尼,仲尼称之,故后世之为诗者附之,要之,岂必子夏为之?其亦出于孔子或弟子之知诗者欤,然其诚出于孔氏也,则不若是详矣。3孔子删诗而取三百五篇,今其亡者六焉,诗之叙未尝详也。诗之亡者,经师不得见矣,虽欲详之而无由其存者将以解之,故从而附益之,以自信其说,是以其言时有重复繁重,类非一人之词者,凡此,皆毛氏之学而卫宏所集录也。4东汉儒林传曰:“卫宏从谢曼卿受学作毛诗叙,善得风雅之旨,至今传于世。”隋・经籍志曰:“先儒相承谓毛诗叙子夏所创,毛公及卫敬仲又加润益。”盖古说本如此,故予存其一言而已,曰:是诗言是事也,而尽去其他,独采其可者见于今传,其尤不可者皆明著其失,认为此孔氏之旧也。
  苏辙这段话有以下几层意思:1从“孔子之叙书也”到“故学者能够推而自得之”,指出孔子叙书的风格很简练。2从“今毛诗之叙何其详之甚也”到“则不若是详矣”,指出今诗序甚详,必不为孔子所为,其亦出于孔子及弟子之知诗者。3从“孔子删诗而取三百五篇”至“凡此皆毛氏之学而卫宏之所集录”,指出今诗序后部分以后简称后序的由来。4从“东汉儒林传”到“认为此孔氏之旧”,指出只存小序首句的原因。看来苏辙对小序作者问题的叙述比较繁复,而且未明确指出作者为何人。不过她却告诉我们诗序出于“孔子及弟子之知诗者”,“类非一人之辞”,又认为是“毛氏之学而卫宏之所集录”,这为我们深入分析这一问题提供了部分线索。我们以诗集传中的相关叙述为依据,分析苏辙有关小序作者问题的本意。
  苏辙在诗集传中数次提到小序的作者问题,在邶风・旄丘中认为首句孔子作,后序毛公作:
  孔氏之叙诗也,自成一书。故式微、旄丘之叙,相因之辞也。而毛氏之叙旄丘则又曰“狄人迫逐黎侯,黎侯寓于卫,卫不能修方伯连率之职,黎之臣

2021年苏辙诗集传对小序的取舍及原因 苏辙诗集传 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读书之乐
  • 文件大小21 KB
  • 时间2021-04-05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