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戴望舒《雨巷》的思想艺术特征
姓名:胡国军
【摘要】戴望舒先生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一位非常出色的诗人,他的成名作《雨巷》在现代诗歌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何以为鉴呢?且看它的思想艺术特征,你就为之叹服了。首先,它的情绪内涵复杂,思想上具有多重性。其次,它运用了象征主义的抒情方法,抒情方式上具有开放性。然后,古典诗词艺术风格也深深烙印在其中,写作方法上具有时空性。最后,优美的音节回荡在诗中,开拓了音节在新诗中的新纪元。总而言之,戴望舒先生的《雨巷》是一篇优美的抒情诗,不管它的思想境界,还是思想艺术特征,或是文学意义都值得我们研读与借鉴。
【关键词】 戴望舒 雨巷 思想艺术特征 文学意义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这首诗诞生于1927年夏天,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四一二”政变,血腥屠杀革命者,造成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戴望舒先生因参加革命的进步活动而只好隐居江苏松江,不由分说,他的内心充满了苦闷与失落,在彷徨迷惘之中,品味失败的痛苦,思考前进的道路,哪怕希望是渺茫的,《雨巷》一诗便充满了这种复杂的情调。那么《雨巷》凭什么能够饮誉诗坛呢?那是必有缘由所在。我认为它的思想觉悟很高,且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极高的艺术价值,在文学史上有着一定的地位和意义。接下来我将对其加以论述,如有不缜密之处,请多多指正。
一、戴望舒《雨巷》思想内涵
人们常说时势造英雄,这是永恒的真理。同时我也认为时势造文章,就拿唐朝文坛来说吧!贞观之治期间,经济繁荣昌盛,李白那豪放洒脱的诗歌便腾空问世了,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到了唐中期,神州大地狼烟四起,安史之乱,席卷全国,杜甫那忧国忧民的文章便拔地而起,如《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因此,在特定时期,由于思想的碰撞、摩擦出火花,千古美文便从中诞生,永垂不朽。《雨巷》的问世也是如此,它的思想主题带着时代的烙印,情绪内涵复杂,主要表现早如下几点:
1.理想与现实的反差,让诗人难以释怀
朗读《雨巷》,我们不由得被诗人带进了一条梅雨季节江南小巷中。诗人自己就是在雨巷中彳亍彷徨的抒情主人公。他很孤独,也很寂寞,在绵绵细雨中,“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在这样阴郁而孤寂的环境中,他心里怀着一点朦胧而痛苦的希望:“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这个姑娘被诗人赋予了美丽而又愁苦的色彩。她虽然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但是也有“丁香一样的忧愁”。她的内心充满了“冷漠”“凄清”和“惆怅”。和诗人一样,在寂寥的雨巷中,“哀怨又彷徨”。而且,她竟是默默无言,“像梦一般地”从自己身边飘过去了,走尽了这寂寥的雨巷。
在这字里行间,戴望舒先生似乎在描述自己对爱情的追求,希望能遇到一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但实际上,他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山水之间也”。我们翻阅戴望舒先生的生活经历,便可明白其中的奥妙。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因参与革命宣传工作被上海法租界当局拘捕。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兴起时,参与翻译,介绍苏联的作品和论著。其中《唯物史观的文学论》一书,为鲁迅、冯雪峰合编的《科学的艺术论丛书》之一。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即为成员。从这些生活经历中,我们便可知道戴望舒先生是一个进步青年,他的
浅析戴望舒(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