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1年观自作聪慧毁前途观片心得两种“前途”观.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观自作聪慧毁前途观片心得两种“前途”观
很快前逝世的著名党史教授龚育之先生,于2002年的一天,专门打电话委托中央党校的一位校领导,请她帮忙开个“后门”,代其找一找教育部领导,请不要提拔她的儿子,“还是留在大学做学问”。党校领导听后感到既惊讶又为难,说“这要影响你儿子的前途呀”。龚温和地说:“当大学老师是很好的前途。”这件事以后是怎样发展的不再细考。只是说,从两人简短的对话中,让人看到了泾渭分明的两种前途观。
  应该说,这位党校领导的“看法”,含有普遍的代表性,甚至是现实中的一个“常识”。当今社会,一般人也罢,硕士、博士、教授也罢,大家全部以能当上官为荣为有“前途”;相反,做研究、搞科研、教书育人反倒成了“昏暗的”事业,似乎没有出息,更不要说当工人、农民做个凭流汗吃饭的一般劳动者了,那简直成了下贱的代名词,可谓“万般皆下品,唯有做官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窃认为和越来越强化的官本位意识相关;和越来越优越的官员待遇和“灰色收入”的诱惑相关;和那些越来越似“奴隶主”、“土皇帝”的官员威风的吸引相关。故而时下,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四处全部展现出千军万马挤官场的热气腾腾的景象。温家宝总理忧虑中国为何出不了大师,其实这位党校领导的“潜台词”一语道破“天机”:“留在大学做学问”没有前途,唯有提拔做官才前途无量啊!
  这是怎样的一个悲伤啊!它严重破坏、扭曲了社会发展的基础规律,导生一个畸形、病变、恶化的社会生态。人人全部知道,社会有多个领域,比如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文化、理论、教育等等,而各个领域全部需要有自己的旗手和大师,乃至出现跨领域的大师。以近当代人物论,假如教育界没有蔡元培、胡适、张伯苓、梅贻琦、马寅初;实业界没有荣氏家族、刘鸿生、卢作孚、王永庆、李嘉诚;文学界没有鲁迅、茅盾、郭沫若、巴金;艺术界没有徐悲鸿、梅兰芳、赵丹、侯宝林;科学界没有竺可桢、吴大猷、华罗庚、钱学森、袁隆平;学术界没有王国维、陈寅恪、冯友兰、闻一多;政论界没有梁启超、陈独秀、梁漱溟、张东荪……没有梁思成、林徽因夫妇,钱三强、何泽慧夫妇,钱钟书、杨绛夫妇,吴文藻、谢冰心夫妇……等等,那么,历史的天空将会是多么黯淡,中国不知还要落后多少年。然而,殊不知,这些人的辉煌是无法凭“提拔”之途成就的,唯有“留在大学做学问”那样的方法和努力,“钢铁”才能够炼成,能说这些人没有“前途”吗?以色列邀请爱因斯坦回国当总统,被她拒绝了,但丝毫不影响她的伟大,甚至更助于她的伟大。在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左岸的法国先贤祠,里面安葬着72位对法兰西作出了非凡贡献的伟人,其中只有11位是政治家。伏尔泰、卢梭、雨果、左拉、大仲马、居里夫妇等大师也平静地躺在那里,和那11位政治家相比,她们的分量一点也不轻,乃至更重。伏尔泰的墓碑上刻着这么的金字:“诗人,历史学家,哲学家,她拓展了人类精神,她使人类知道,精神应该是自由的。”这后一句,今天听起来还令人心热,可见思想家的作用,是超越时空的。我不止一次在媒体上看到,巴西、阿根廷

2021年观自作聪慧毁前途观片心得两种“前途”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业精于勤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21-04-05